后唐末帝自焚殉國 傳國玉璽毀于一旦?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0/20 10:39:11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石敬瑭何許人也?他娶了曹太后的女兒永寧公主,人稱石郎,是李從珂的妹夫。說起來,這兩個人本是至親,又都以驍勇善戰(zhàn)著稱,不應(yīng)互相拆臺,可實際上他們一直面和心不和,暗中較勁兒很久了。
李從珂登基后,石敬瑭不得不到洛陽朝拜。他怕皇帝疑心,不敢回晉陽,時間一久就生病了,變得形銷骨立,仿佛隨時會被風(fēng)吹倒似的。公主和曹太后都為他求情,李從珂覺得石敬瑭不再是個威脅,就讓他回去繼續(xù)當(dāng)河?xùn)|節(jié)度使。
石敬瑭回去后,身體竟然好了,又不斷擴充兵力。李從珂這才明白自己放虎歸山,犯了致命錯誤,可千不該萬不該,他不該一時嘴賤,把話挑得太明,結(jié)果真把石敬瑭逼反了。
那是公元936年春,李從珂過生日,在宮中大辦酒宴。公主拜完壽要回晉陽,他喝得醉醺醺的,說了這么一句話:“妹妹為何不多住兩天,難道急著回去和石郎造反嗎?”
不用說,石敬瑭聽到這話,不反也得反了。
3 兵臨城下,玉石俱焚玄武樓
石敬瑭雖然鐵了心要造反,卻抵擋不住后唐大軍的鎮(zhèn)壓。于是,他干了一件令自己遺臭萬年的事,就是以割地稱臣為條件,請求契丹支援。
有這樣的好事,契丹豈會輕易放過?公元936年九月,契丹皇帝親率五萬大軍南下,與石敬瑭一起進逼洛陽。李從珂嚇得肝膽俱裂,不敢領(lǐng)兵出戰(zhàn),躲在宮中晝夜飲酒。后唐將士見狀,也不愿再為朝廷賣命,紛紛投降了石敬瑭。
這年十一月,石敬瑭引契丹兵到洛陽城下。李從珂心知大勢已去,不愿讓傳國玉璽落到石敬瑭手中,就決定和曹太后、劉皇后及兒子李重美等人一起,攜傳國玉璽登玄武樓自焚。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當(dāng)時劉皇后“積薪欲燒宮室”,李重美勸道:“新天子至,必不露居,他日重勞民力,死而遺怨,將安用之!”于是宮室被保留下來。
有人勸曹太后先躲避一下,等她的愛婿石敬瑭來了再說。曹太后拒絕了,說:“吾子孫婦女一朝至此,何忍獨生!”就這樣,一家老小葬身火海,傳國玉璽也如后唐末帝李從珂所愿,和他一起殉了國。
石敬瑭當(dāng)晚進入洛陽,“止于舊第”,并安排契丹皇帝住在天宮寺。他建立的后晉王朝對契丹俯首稱臣,不僅如約割讓了幽云十六州,每年還要送給契丹大量財物。這種做法令很多人不齒,石敬瑭也成了受人鄙視的“兒皇帝”。
更悲摧的是,這位“兒皇帝”沒有傳國玉璽。史料記載,次年二月,石敬瑭命人收撿李從珂的遺骨,沒有找到傳國玉璽。無奈,他只好命人制了一枚受命璽,并刻上“受天明命,惟德允昌”八個字。
千百年來,傳國玉璽是否真的被焚毀已成謎案。很多人認為,這極有可能是真的。如宋代學(xué)者鄭文寶撰《傳國璽譜》,其中記載了此事,稱“積薪累日,盡驅(qū)宗室,六宮珍玩,一旦偕焚于摘星樓,秦璽煨燼,其亦明矣”。清高宗乾隆經(jīng)多方考證,也在他的《國朝傳寶記》中說:“若論寶,無非秦璽……夫秦璽煨燼,古人論之詳矣。”
也有人懷疑玉石不會輕易被焚毀。前兩天,我請教了河科大的一位化學(xué)老師。她說,玉石是多種礦物質(zhì)的混合物,熔點雖不固定,卻不是很高,在大火中是能被熔化的。也就是說,傳國玉璽被焚毀,在科學(xué)理論上能站得住腳。
[1][2]
(作者:張廣英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