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字長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人,唐代著名詩人,有“詩鬼”之稱。
李賀短暫的一生,以詩為業(yè),后世依托李賀的卓異詩才和悲劇人生,又演繹出很多傳說故事。這些傳說故事先在民間流傳,再由正史、野史等歷史文獻記錄,繼而得到更為廣泛的流傳和豐富。其中“嘔心瀝血”等多個成語均來自于李賀的傳說故事。
【成語】嘔心瀝血
【釋義】嘔:吐;瀝:滴。形容苦苦思索,費盡心血。
【出處】“嘔心”一詞,出自唐代李商隱《李賀小傳》,主要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李賀,字長吉,是鄭王的后代,七歲就能寫文章。韓愈、皇甫湜開始聽到還不相信,在經(jīng)過李賀家時,讓李賀寫詩,李賀提起筆就像早已構(gòu)思好的一樣寫出了詩,二人十分吃驚。從此,李賀聲名鵲起。李賀長得單薄消瘦,雙眉相連,手指很長,能快速寫出詩文來。清晨太陽初升時,他便騎著小毛驢,帶著書童,背著錦囊,出外周游,碰到有心得感受,就寫下來投入錦囊中,等到晚上回來,就整理成詩。李賀的母親知道兒子勤奮,更了解兒子的身體,便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地嗔怪道:“這孩子寫詩,非要嘔出心來不可啊!”
"瀝血”,源于南朝梁·蕭繹《與諸藩令》:“瀝血叩心,枕戈嘗膽,其何故哉?”
后來,人們把“嘔心”和“瀝血”合在一起,表達了費盡心思、用盡心血的意思。
【成語】天荒地老
【釋義】天荒遠,地衰老。形容經(jīng)過了很長時間。
【出處】出自李賀詩《致酒行》。唐憲宗時期,李賀到長安應(yīng)試,因避父親名諱被取消參試資格。李賀在客棧里十分痛苦,借酒澆愁。客棧主人給他講故事:主父偃(西漢大臣)入京見衛(wèi)青將軍,衛(wèi)將軍多次向皇帝推薦,仍不被任用;唐朝馬周游京師,替常何(唐朝大臣)寫條陳得到太宗賞識,從此平步青云。李賀即興作《致酒行》。“行”,詩體名;“致酒”,即致酒設(shè)宴,對酒當(dāng)歌之意。全詩為:“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諏⒐{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dāng)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其中“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dāng)拿云”等句,寫得昂揚慷慨、雄渾豪放.
【成語】牛鬼蛇神
【釋義】長有牛頭的鬼,身體像蛇的神。泛指各種虛幻怪誕現(xiàn)象。
【出處】出自唐代杜牧《〈李賀集〉序》:“鯨呿(張口的樣子)鰲擲(急速跳躍之狀),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杜牧借用張嘴的鯨、猛跳的鰲、牛頭鬼、蛇首神等巨大和怪異的動物或鬼神形象,來比擬李賀詩的驚人出眾,本來是贊美和嘆賞的意思,后來人們引用“牛鬼蛇神”這個成語時,含義卻發(fā)生了變化。現(xiàn)在,人們所說的“牛鬼蛇神”,指在社會上慣于興風(fēng)作浪的、妖魔鬼怪式的人物。
【成語】玉樓赴召
【釋義】文人早死的婉詞。
【出處】出自唐代李商隱《李賀小傳》:“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虬,持一板,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長吉獨泣,邊人盡見之。少之,長吉氣絕。”此文的大意是李賀臨死之際,看見一個穿紅衣的天神騎著赤龍,手持玉板來迎他升天,李賀下床叩頭,推說母親年老,需要贍養(yǎng),自己不能去。天神笑著說:“天帝剛剛建了一幢玉樓,想召你去寫一篇記,你怎能不去呢?”一會兒,李賀便辭世了。后來人們便用“玉樓赴召”指有才華的文人早亡。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