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參加一個文化講座。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教授,在講臺上侃侃而談,一屋聽眾聽得如癡如醉。在互動環(huán)節(jié),一位女士拿著話筒說:“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您的講座非常精彩,讓我受益匪淺……”
諺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源于一個民間故事。
古時候,有個窮書生跋山涉水進京趕考。這天日薄西山,天色已晚,可他怎么也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一個屠夫見他急得團團轉,就走過來,盛情邀請書生到自己家住。當天晚上,兩人喝酒談天,聊得很投機。酒至半酣,屠夫隨口問書生:“先生滿腹經綸,今天我來考考你。萬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樹木,哪是公,哪是母?”
一席話難住了書生,他趕緊端起一杯酒,向屠夫請教。屠夫一飲而盡,說:“海水有波有浪,波為雌,浪為雄,因為雄的總是強些。”書生點頭稱是,又問:“那公樹母樹呢?”屠夫說:“公樹就是松樹,‘松’字不是有個‘公’字嗎?梅花樹是母樹,因為‘梅’字里有個‘母’字。”秀才聞言,恍然大悟,連連稱贊。
來到京城,進了考場,書生展開考卷一看,喜上眉梢,皇上出的題,正是屠夫說給他的雌水雄水、公樹母樹之說。其他考生一看題目就傻了眼,只有這個書生不假思索,一揮而就。和很多民間故事結尾一樣,書生被欽點為狀元。后來,他特地來到屠夫家,奉上厚禮,還親筆寫了塊“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匾送給屠夫。漸漸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成了一句諺語流傳開來。
從表面上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對人才的一種贊揚、對知識的一種尊重,其實是告訴人們:和優(yōu)質的人交往。
人們大多喜歡和那些與自己能力相當、地位相近的人交往,因為這種交往似乎更平等而沒有壓力。但是,如果你想變得更優(yōu)秀,那就必須試著和那些更優(yōu)秀的人交往,他們生命中獨特的閱歷和見解,都是彌足珍貴的信息和財富。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建議,會讓你茅塞頓開,大有裨益。
《水滸傳》中的史進,本是史家莊史太公的長子,從小不務正業(yè),老爸沒辦法,只好請了很多師傅傳授他武功,可這些師傅沒什么真才實學,導致史進一直武功平平。這天,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投宿史家莊,見史進練習武功,不覺失口道:“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綻,贏不得真好漢。”史進一聽,勃然大怒,叫囂著要挑戰(zhàn)王進,結果被王進輕松擊敗。于是,史進心悅誠服拜王進為師,只用了半年,武功就突飛猛進。后來,史進在梁山好漢中排在第二十三位,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七名。
盡可能和那些人格、品行、學問、道德勝過我們的人交往,吸取他們的經驗、分享他們的智慧,用有益的東西填充自己。和勤奮的人交往,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交往,不會消沉;與智慧的人交往,不會愚蠢……優(yōu)質的人是一縷陽光,溫暖而不灼熱,明亮而不刺眼,和他們待久了,我們也就漸漸學會了遠離寒冷和黑暗。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