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那幅龍的圖騰,我以為,伏羲氏在繪制龍圖騰時,一樣是嘔心瀝血,廢寢忘食,絞盡了腦汁。那個時候,伏羲氏族的周圍還有很多的部族,他們都有自己的圖騰,或馬或鹿,或蛇或魚,應有盡有。不過,伏羲氏是一個心志很大的人,他非常不看好別族的圖騰,他認為別族之圖騰,無非一只鳥獸而已,不足以強勝。所以,他決定搞一個自己的圖騰,而且是一個別人從來沒有見過的圖騰。應該說,伏羲還是一個征服欲很強的人,他很想統(tǒng)一別的部族。所以,他把別族圖騰中最優(yōu)秀一部分拿來己用。他取馬圖騰的馬頭為首,是因為野馬四蹄奔騰,一日千里,尤其是野馬仰頭挺面的姿勢,是何等的英俊威武。他取蛇圖騰的蛇身為體,是因為蛇身體修長,逶迤蜿蜒,酷似祖國的山川河流,太壯觀了。他又取鹿角為角,魚鱗護體,鷹爪行路。漸漸地,一個新的圖騰誕生了,它馬不像馬,鹿不是鹿,蛇非似蛇。它是什么呢?伏羲氏感慨萬千,于是乎,懷著無比激昂的心情,佇立于宛丘之上,迎著東方的一抹朝霞,高高地舞起自己的圖騰,吶喊:我是龍!
結(jié)果,那一聲高呼,呼出了一個強大的民族。
由此可見,淮陽這片靈秀之地,因著伏羲氏的出現(xiàn),注定了要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姓氏之根和龍根之地,它想不靈秀都不成。
也許,正因為淮陽無與倫比的靈秀,自伏羲氏以來,吸引了太多太多的靈秀之人。緊步伏羲氏后塵的便是炎帝神農(nóng)氏,這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看重的不僅僅是淮陽的靈秀,還有淮陽的千里沃土。他定居下來后,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和才智,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生產(chǎn)技術(shù)革新,親制耒耜,教民稼穡,種五谷,嘗百草,開創(chuàng)了中國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的先河。
隨后,“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孔大圣人,三次來淮,為他儒家學說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chǔ)。
再后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在此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nóng)民革命政權(quán)。
號稱“才高八斗”的曹操之子曹植,擁陳而王。
歷代文人騷客,更是趨之若鶩,李白、蘇軾等不計其數(shù),皆眷顧于此,留下了諸多千古絕句。
可見,歷史以來,凡堪稱靈秀之人者,無不傾情于淮陽,他們用自己的大德大圣,支撐了陳楚的歷史,升華了淮陽的靈秀。而淮陽的靈秀又如一汪甘泉甜甜地滋養(yǎng)著一代代的靈秀之人。所以,他們以自己的圣德,在靈秀的淮陽,共同締造了一個悠久而燦爛的人類文化,構(gòu)筑了令后人眼花繚亂的名勝古跡,譜寫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神話傳說。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