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和其弟程頤,世稱“二程”,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其學說在理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fā)展,世稱程朱學派。這兩個人是有大智慧的人,《智囊》里有一個程顥的案例。
在說這個案例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當時的背景。故事與北宋第六個皇帝宋神宗趙頊(xū)有關。
神宗即位后,血氣方剛,想干一番大事業(yè),于是就任命王安石為宰相,力主變法圖強。王安石相繼出臺了一些新法,但朝廷上下反對新法的人很多。當時的朝廷分成改革派和保守派兩大陣營:宋神宗和王安石為改革派的代表,高太后和司馬光為保守派的代表。兩大陣營不斷打來打去,不是東風壓倒了西風,就是西風壓倒了東風。
后來,年僅37歲的宋神宗去世了,年幼的太子趙煦登基,即宋哲宗。當時程顥出公差來到洛陽。因為程顥學識淵博、見多識廣,大臣韓宗師就向他請教了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神宗去世后,朝廷會有什么人事變動呢?”
程顥回答:“司馬光上位。改革派的宋神宗去世,但哲宗年幼不能理政啊,那么高太后就要輔政。高太后與司馬光都是保守派,高太后輔政,司馬光肯定上位。”
韓宗師又問:“如果司馬光真做了宰相,以后會有何動作?”
程顥回答:“他應該與元豐時期(神宗年號)的大臣合作。不過程顥認為司馬光為人不易變通,很難會跟改革派合作。”果真,司馬光上臺后,清理異己,改革派系的人通通被打壓。
韓宗師又問:“有什么憂慮?”
程顥回答:“假使司馬光能讓改革派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去改變那些對百姓有害的法令,那自然再好不過了。不然的話,黨派斗爭的禍害也許會沒完沒了。”
歷史的發(fā)展也證實了程顥對政局的預判:高太后去世了,哲宗當時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以前只能看到大臣們的屁股和脊梁啊!”因為當時上朝時他與高太后相對而坐,大臣們根本不把小皇帝看在眼里,都是彎腰給高太后請示匯報,所以哲宗只能看到大臣們的臀背。可見當時哲宗年紀雖小,但對皇帝的權威還是非?释摹,F(xiàn)在終于揚眉吐氣,該自己施展拳腳了,所以哲宗親政后就推翻了高太后的保守派做法,回到了他父親神宗的改革路子上來。因此,宮廷斗爭一直沒有間斷,國家不穩(wěn)定,內(nèi)亂頻發(fā),麻煩不斷。
程顥的三個預判都被證實了,真是深謀遠慮啊。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