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堆案盈幾: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書大量積壓。后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一行作吏:一經(jīng)做官,則身不由己。
【出處】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嵇康,“竹林七賢”之一,清道光《輝縣志•人物志•流寓》有記載。
【故事】
魏晉之際,活躍著一個著名的文人集團,時人稱之為“竹林七賢”,即:嵇康、阮籍、山濤、劉伶、向秀、阮咸、王戎。當時,政治上正面臨著王朝更迭的風暴。“七賢”的政治傾向親魏,后來,司馬氏日興,魏氏日衰,勝負之勢分明,他們便分化了。首先是山濤,即山巨源,投靠司馬氏作了官,隨之他又出面拉攏嵇康。嵇康是"七賢"的精神領袖,出身寒門,與魏宗室通婚,故對司馬氏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態(tài)度。為了表明自己的這一態(tài)度,也為了抒發(fā)對山巨源的鄙夷和對黑暗時局的不滿,他寫下了這篇有名的《絕交書》。
《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嵇康寫給山濤(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傳千古的著名散文。這封信是嵇康聽到山濤在由選曹郎調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時,想薦舉他代其原職的消息后寫的。信中拒絕了山濤的薦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賦性疏懶,不堪禮法約束,不可加以勉強。他強調放任自然,既是對世俗禮法的蔑視,也是他崇尚老、莊無為思想的一種反映。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我已經(jīng)考慮得很周到了,但有七件事情我是一定不能忍受的,有兩件事情是無論如何不可以這樣做的:我喜歡睡懶覺,但做官以后,差役就要叫我起來,這是第一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喜歡抱著琴隨意邊走邊吟,或者到郊外去射鳥釣魚,做官以后,吏卒就要經(jīng)常守在我身邊,我就不能隨意行動,這是第二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做官以后,就要端端正正地坐著辦公,腿腳麻木也不能自由活動,我身上又多虱子,一直要去搔癢,而要穿好官服,迎拜上級官長,這是第三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向來不善于寫信,也不喜歡寫信,但做官以后,要處理很多人間世俗的事情,公文信札堆滿案桌,如果不去應酬,就觸犯禮教失去禮儀,倘使勉強應酬,又不能持久,這是第四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不喜歡出去吊喪,但世俗對這件事情卻非常重視,我的這種行為已經(jīng)被不肯諒解我的人所怨恨,甚至還有人想借此對我進行中傷,雖然我自己也警惕到這一點而責備自己,但是本性還是不能改變,也想抑制住自己的本性而隨順世俗,但違背本性又是我所不愿意的,而且最后也無法做到像現(xiàn)在這樣的既不遭到罪責也得不到稱贊,這是第五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不喜歡俗人,但做官以后,就要跟他們在一起辦事,或者賓客滿坐,滿耳嘈雜喧鬧的聲音,處在吵吵鬧鬧的污濁環(huán)境中,各種千奇百怪的花招伎倆,整天可以看到,這是第六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生就不耐煩的性格,但做官以后,公事繁忙,政務整天縈繞在心上,世俗的交往也要化費很多精力,這是第七件我所不能忍受的事情。還有我常常要說一些非難成湯、周武王和輕視周公、孔子的話,如果做官以后不停止這種議論,這件事情總有一天會張揚出去,為眾人所知,必為世俗禮教所不容,這是第一件無論如何不可以這樣做的事情;我的性格倔強,憎恨壞人壞事,說話輕率放肆,直言不諱,碰到看不慣的事情脾氣就要發(fā)作,這是第二件無論如何不可以這樣做的事情。以我這種心胸狹隘的性格,再加上上面所說的九種毛病,即使沒有外來的災禍,自身也一定會產(chǎn)生病痛,哪里還能長久地活在人世間呢?聽道士說,服食術和黃精,可以使人長壽,心里非常相信;又喜歡游山玩水,觀賞大自然的魚鳥,對這種生活心里感到很高興;一旦做官以后,就失去了這種生活樂趣,怎么能夠丟掉自己樂意做的事情而去做那種自己害怕做的事情呢?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