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洛矣,維水泱泱。洛陽,華夏文明發(fā)源地,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13個封建王朝的入主,上千年的風云變幻,地名文化的內(nèi)涵詮釋了中華文明演進的深層意蘊。
洛陽的地名,大多蘊含著城市起源、地理環(huán)境、歷史事件、祥瑞希冀等方面的深刻記憶,也傳承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品讀地名,回望歷史,那些金戈鐵馬、蕩氣回腸,仿佛還依稀可見。
定鼎門
《史記》中“鼎之所在,國都定焉”的描述,足以證明“鼎”在古代帝王心目中的地位,“定鼎”也就有了新王朝定都建國的意思。定鼎門這個名字,最早是郟鄏東門之名。郟鄏,古時指洛陽。西晉皇甫謐在其著作《帝王世紀》中分析稱,成王定鼎郟鄏,郟鄏東門之所以叫定鼎門,是因為九鼎從這里入城。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中軸線最南端的城門,也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沿用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城門。洛陽也因此產(chǎn)生了“定鼎門廣場”“定鼎門大橋”“定鼎門街”“定鼎路”等一系列地名。
銅駝暮雨
從東漢及隋唐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洛陽都是“絲綢之路”的東起點。滿載寶物的駱駝商隊,從洛陽城悠然穿過,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漢魏洛陽城中的中軸線大街,就因為安放在宮城兩側(cè)的一對銅駝而得名銅駝大街,也是我國都城中最早的軸線大街,“銅駝坊”“銅駝陌”都因銅駝大街演變而來。“金馬門外聚群賢,銅駝陌上集少年。”形容的就是東漢洛陽時這里人聲鼎沸、繁花似錦的場景。暮雨并不是真的下雨,而是傍晚時分人們做飯,炊煙裊裊,像下小雨的煙霧一樣,因而被稱作“銅駝暮雨”,是洛陽古代八大景最后一景。
勒馬聽風街
勒馬聽風街是瀍河區(qū)的一條街名。關于這條街巷始建于哪個朝代已無從考證,但是關于“勒馬聽風”的歷史典故卻在洛陽世代相傳。相傳三國時期曹操兵敗徐州,關羽帶著兩位皇嫂與大哥劉備走散,后被曹軍俘獲。為了保全兩位嫂嫂的性命,關羽在曹操面前認俘不認降,曹操無奈只能將其軟禁于洛陽。他住處北邊不遠的地方,有個地方名曰“九龍臺”是曹軍的演兵場。曹操每次出征時就會在此校閱兵馬,此時關羽就騎著赤兔馬,在瀍河的對面處勒馬聽風,靜觀其變,勒馬聽風街由此得名。
十字街
顧名思義,“十字街”是一個十字路口。近七百多年,老洛陽城的布局,就是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十字街連通這四條大街,可以說是洛陽最早的CBD,自古就是商賈云集之地,1957年洛陽第一家百貨商場在此地開業(yè),這里成為洛陽市重要的商業(yè)區(qū)之一,同時這里更是洛陽小吃的匯集之地。
安樂窩
安樂窩村位于洛龍區(qū),是北宋著名理學、哲學、教育家及詩人邵雍在洛陽的居住地。邵雍將其室題為“安樂窩”,自號“安樂居士”,并寫下詩句:“夏住長生洞,冬居安樂窩。鶯花供放適,風月助吟哦。竊料人間樂,無如我最多。”“安樂窩”村也以此為名,邵氏后裔在安樂窩村居多,這里尚保留明清遺存的邵雍祠堂。
西苑路
“每秋八月月明夜,帝引宮人三五十騎,開閶闔門入西苑,歌管達旦”。西苑是隋煬帝創(chuàng)建的禁苑,象征天之瑤池,地處洛陽宮城(紫微城)之西。面積約400平方公里,是世界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園林,被譽為“天下第一苑”。西苑路建于1956年,因經(jīng)過澗西區(qū)隋唐西苑故址而得名,如今,西苑路兩邊的梧桐郁郁蔥蔥,陽光透過樹葉灑下來,承載著洛陽人的青蔥歲月。
凌波橋
凌波橋是一座連接澗西區(qū)與洛龍區(qū)之間的跨河通道,位于洛河之上,是洛陽市內(nèi)的主干道路組成部分。“凌波”一詞來自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chuàng)作的辭賦《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位于洛水之上的“凌波橋”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空在與洛神對話。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