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面很有名氣的銅鏡,一是因為它大,造型獨特,紋飾復雜,制作精良;二是因為人們對于它的年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面銅鏡的構圖比較復雜,鏡子鈕座為雙線八角形,八個凸起的方框內各有一字,內區(qū)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還有兩個神獸和兩個神人,兩個神人分別為東王公和西王母。
銅鏡上有楷書寫就的銘文以及十二生肖紋飾。銘文內容為:“淮南起照,仁壽傳名。琢玉斯表,熔金勒成。時雍炎晉,節(jié)茂朱明。爰摸鑒徹,用擬流清。光無虧滿,葉不枯榮。圖形覽質,千載為貞。”
這面銅鏡是1978年登封縣農民王召喜挖地時發(fā)現的,后被其送交洛陽博物館收藏,1980年開始在洛陽博物館陳列展出至今。 這面銅鏡,其名字為十二生肖神獸紋銅鏡!堵彗R銅華》一書根據銅鏡上的銘文將其稱為淮南起照神獸鏡。此外,還有人將其稱為東王公西王母銘帶畫像鏡。
關于這面銅鏡的年代,學界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其是隋代銅鏡。十二生肖紋飾,是隋代銅鏡中最具特色的紋飾,此后歷朝歷代都有十二生肖紋飾銅鏡。隋滅陳后,社會逐漸穩(wěn)定,這一時期的銅鏡,紋飾和鏡銘上承兩漢,并營造出一種靈異神秘的意境,與盛唐以后那種用花鳥題材營造的現實意境完全不同。 一種說法認為其是唐代銅鏡。洛陽龍門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墓曾出土過一面淮南銘瑞獸鏡,其外形、紋飾和銘文與這面銅鏡幾乎一樣。另外,與這面銅鏡相似的銅鏡,比如在陜西、湖南、廣西等地出土的銅鏡,墓葬年代均為初唐。
除了年代,人們對于這面銅鏡上的銘文也眾說紛紜。“淮南起照,仁壽傳名”,是隋文帝楊堅發(fā)布的準備討伐陳后主的檄文,因此有人認為此鏡銘文是后來隋朝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物證。 有人認為“仁壽”指的是隋文帝的年號,有人認為指的是隋文帝駕崩時所住的仁壽宮,還有人認為“仁壽”二字僅是頌揚,別無他意。
翻開歷史,“仁壽”更像讖語。公元601年,隋文帝將用了20年的年號開皇改為仁壽。那一年,隋文帝60歲。 仁壽元年(公元601年),隋朝大敗突厥。從此,突厥再無攻隋之力,遠逃漠北。仁壽四年(公元604年),身患重病的隋文帝駕崩于仁壽宮。有人說是隋煬帝楊廣弒父,但這至今仍是一段公案。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