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泉村,位于偃師市區(qū)東邊,村后有商朝開國君主成湯的墓地及祭殿(俗稱湯王廟),且溝內有泉水涌出,因此得名。書法家顏真卿墓就在該村。前不久,我慕名拜謁了顏真卿墓。顏真卿墓就在湯泉村邊不遠,坐北向南,依山勢而建,墓前有一通碑,上書“魯郡開國公”。整個墓地掩藏在兩棵茂盛的松樹之后,冢前的空地還被勤勞的農民種上了莊稼。
顏真卿(公元708年—公元784年),山東臨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時期書法創(chuàng)新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古代楷書四大家之一。顏真卿的正楷方嚴正大、行書豪邁灑脫,自成一格,人稱顏體。唐德宗時,李希烈叛亂,顏真卿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凜然拒賊,終被殺。史載:“真卿立朝正色,剛而有禮,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稱,而獨曰魯公。”他忠烈、悲壯的事跡,甚至大于其在書法界的影響。
見我是外鄉(xiāng)人,村里人熱情地告訴我關于顏真卿墓的故事。魯公遇害后,正值夏日,由于兵荒馬亂,交通極不方便,他的遺體不能運往長安,他便長眠于偃師。
關于顏真卿墓,村里還流傳著一個“蜂選穴”的傳說。清朝初年,有個秀才進京趕考,途經(jīng)偃師,夜宿一荒冢野廬。由于前途未卜,秀才恍惚難眠,蒙眬中一老者給他指點迷津,讓他茅塞頓開。及至天明,問村人,他方知
自己夜宿處乃魯公之墓地,深以為魯公顯靈,急忙磕頭許愿:如若考中定重修墓園。待到張貼皇榜,秀才果然高中,更為巧合的是,他被欽點為偃師知縣。上任后,此人倒也克勤克儉,盡職盡責,卻把當初許愿之事忘至腦后。
一晚,先前的老者又托夢于他,夢中幾只蜜蜂拖著一塊紅布從原來的墓地一直向北飛,飛到一個太師椅狀的山窩里停滯不前。醒后,此人恍然大悟:“原來魯公托夢是要我遷墳修墓,以還初愿。”于是,他急忙派人四處尋找 夢中之地,終于找到了和夢中一模一樣的地方,于是不遺余力,修建了今天位于湯泉村的顏真卿墓。
據(jù)村里老人講,按照以前挖出的四個石柱的方位計算,當年整個墓地應該有40畝之大,人煙稠密了之后,人們慢慢往墓地附近遷居,就成了今天的模樣。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