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的洛陽往事】秋菊春蘭各自芳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1/23 16:29:08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南北朝時期,有位與陶淵明齊名的詩人顏延之。他寫詩頌揚竹林七賢,先后寫了《阮步兵》《嵇中散》《阮始平》《劉參軍》《向常侍》等詩,唯獨不寫山濤和王戎。最后,這組詩被稱為《五君詠》。
在詩人看來,在社會動蕩時期,文人必須和朝廷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歸隱,即圣人所言的“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而山濤和王戎在“邦無道”的節(jié)骨眼上,投入司馬氏集團的懷抱。晚年的山濤多次請辭,朝廷非但不準(zhǔn),還升他的官,使得他做官一直做到近80歲。因此,盡管山濤德才兼?zhèn)洹⒖思悍罟,但其價值取向還是有悖于文人的操守。
在《五君吟》創(chuàng)作700余年后,金代詩人史肅在洛陽寫了一組詩,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寫道:“蓮社從來說陶遠,竹林今不數(shù)山王。家雞野鶩何須較,秋菊春蘭各自芳。”在史肅看來,竹林七賢都是有思想的人,社會容不下他們,他們只好選擇避世,用超越常理的舉動蔑視禮法。他認(rèn)為嵇康、阮籍固然可敬,山濤和王戎隱身于廟堂也是可以理解的。山濤、王戎二人與竹林七賢其余五人相比,不過是家雞與野鶩、秋菊與春蘭的區(qū)別罷了。
自此,史肅的“家雞野鶩何須較,秋菊春蘭各自芳”,成為一種被社會認(rèn)可的觀點。 與阮籍、嵇康、劉伶等的狂放不羈不同,山濤的賢似乎世俗了一些。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勤于政事,體現(xiàn)的不正是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嗎?因此,山濤一直被百姓所推崇。
在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故鄉(xiāng)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還有一個以山濤、王戎二人命名的鄉(xiāng)鎮(zhèn)——山王莊鎮(zhèn)。據(jù)說當(dāng)年山濤、王戎在那里講學(xué),培養(yǎng)了不少有識之士。明末書法家王鐸在《野王》一詩中寫道:“事事悲歌舊不同,七賢此地有遺風(fēng)。”寫的就是竹林七賢在洛陽杜康村避世時的情景。
(作者:劉彥卿 責(zé)任編輯:曾玉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