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商丘市籌資1920萬元對中國北宋時期四大書院之首的應天書院進行修復,今年年底工程將全部完工。 據悉,應天書院修復工程被列為今年的河南省和商丘市的重點工程,總投資1920萬元,占地面積達52畝,委托河南大學古建筑研究院設計,整個書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為影壁、牌樓、大門及東西側門,前講堂及東西側門、明倫堂及東西配房、藏書樓及東西側門,饌堂、教官宅、崇圣殿、東西偏房、魁星樓及東西廊房。 應天書院修建完成后,商丘古城旅游區(qū)將增加古文化建筑觀光游和學術游等新內容。 據介紹,應天書院為北宋時期四大書院之首,舊址位于商丘古城南門外的東城湖內。應天書院的前身是后晉時楊愨所辦的私學,后經其學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發(fā)展。公元1009年,宋真宗御賜匾額“應天府書院”。公元1043年應天書院改為南京國子監(jiān),使之成為北宋的最高學府之一。 應天書院在歷經了輝煌后,在宋欽宗時毀于戰(zhàn)亂。直至明朝嘉靖時,御史蔡璦又在商丘城西北隅以社學改建,沿用舊名。但不久,宰相張居正于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下令拆毀天下所有書院,應天書院沒能逃過此劫。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知府陳錫格重修應天書院,但短暫的輝煌后又被廢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