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導游詞創(chuàng)作與導游語言
http://www.b6man.com 2013-9-10 8:50:39 來源:中國旅游報 點擊:次
人們常說,導游員是一個城市的窗口、是城市代言人,是旅游服務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志。可見,導游工作在對外宣傳方面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我國旅游資源豐富,發(fā)展旅游事業(yè)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歷史名勝,都需要導游員去闡釋它的形成、特點、沿革以及傳說,這樣,才能賦予“靜物”以活力。
那么,導游員怎樣才能完美地詮釋景點的內涵和價值?這里面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在此筆者想著重談談導游詞的創(chuàng)作和導游語言兩方面的問題。
好的導游詞,應該能夠超越單純地背誦地理或歷史知識,而把旅游與地理、歷史、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識結合在一起,與導游員自身的情感融為一體,讓靜物“動”起來,讓歷史“活”起來。因此,在導游詞的創(chuàng)作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有文化含量
提高導游詞的文化含量,必須要多讀書。古人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xiàn)在我們常說的“給出雖只一碗水,但須備有一桶水”,都是這個道理。有了知識儲備,寫起文章來才能言之有物。
二、要有針對性
導游詞創(chuàng)作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針對性。要針對所接待團隊不同的旅游目的、不同的職業(yè)背景來創(chuàng)作導游詞。帶的是專項研究學者團、是學生團、是政府接待、或是散客旅游,講解語言和講解深度是不一樣的,導游詞也應該是不同的。
三、要善于借題
如果就事論事、泛泛而談,其潛在價值就不可能充分發(fā)掘出來。相反,立足選題,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文化內涵,這樣的“借題”才有意義。如游覽市容,行至泰安市泰山廣場時,可結合時代發(fā)展線談談招商引資,談談泰安市近幾年的經濟建設,用市民消費構成的變化等來揭示泰安人民生活的改善。將市情介紹融入講解,借題發(fā)揮,使游客感到這位導游員是個有心人。
四、要善于借景
自然景色再美,如果缺少“借景”來發(fā)掘其文化內涵,游覽價值也將大大縮小。泰山五岳獨尊,但如果僅僅停留在泰山地質構造、自然景觀的介紹上,還遠遠不夠。倒可以從印在2002年發(fā)行的5元人民幣背面的泰山風光圖案談起,從古代文人的名言名句談起,談泰山的歷史文化內涵,泰山成為炎黃子孫的精神家園、精神象征的原因,泰山的過去與如今的開發(fā)、保護、建設等等。這樣“借景”發(fā)揮,其文化的“含金量”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
五、要善于說文
“說文”體現(xiàn)的是導游詞創(chuàng)作中的選材角度。泰山是一座集自然景色與歷史文化于一身的世界級景觀。如停留在一般的介紹自然景觀方面,則不能講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中國宗教與泰山有著很深的淵源。導游員可以從道教的角度來“說文”:封禪體現(xiàn)了道教“信天命”的思想與修仙長生的愿望;殿、樓、宮、閣的取名,尤其是中天門到玉皇頂各個景點的取名,都浸透了道教色彩;登泰山觀景是十足的“道教式”賞景:返樸自然、苦中求樂、返本還元。換一個角度來講泰山,游客得到的將是一堂活生生的“道教文化課”。
六、要有技巧
在寫作導游詞時,導游員應注意不同技巧的運用,除了常規(guī)的敘述式講解外,還可使用對比式:選取與所講景點有相似之處的其他景點進行對比,如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岱廟天貺殿與故宮太和殿、孔廟大成殿的創(chuàng)建年代比較、建筑風格的異與同等。延伸式:把與所介紹內容中某些相關的內容一起講解,如泰山被評為世界雙遺產,中國還有哪些名勝入選雙遺產名錄等等。這些技巧簡單而實用,既能充實導游詞,又可顯示出導游員的知識豐富,可謂一舉兩得。
導游詞的創(chuàng)作,除了以上幾方面外,在語言上,還應注意講解人的個性。簡單說,把自己的個性,通過講解充分展示出來,就形成了導游員的個人風格。建議導游員多動筆,自己創(chuàng)作導游詞。只有寫出來,才能發(fā)現(xiàn)不足,不斷進步。盲目照搬別人的導游詞,只適用于剛剛入門的新導游。
那么,導游員怎樣才能完美地詮釋景點的內涵和價值?這里面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在此筆者想著重談談導游詞的創(chuàng)作和導游語言兩方面的問題。
好的導游詞,應該能夠超越單純地背誦地理或歷史知識,而把旅游與地理、歷史、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識結合在一起,與導游員自身的情感融為一體,讓靜物“動”起來,讓歷史“活”起來。因此,在導游詞的創(chuàng)作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有文化含量
提高導游詞的文化含量,必須要多讀書。古人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xiàn)在我們常說的“給出雖只一碗水,但須備有一桶水”,都是這個道理。有了知識儲備,寫起文章來才能言之有物。
二、要有針對性
導游詞創(chuàng)作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針對性。要針對所接待團隊不同的旅游目的、不同的職業(yè)背景來創(chuàng)作導游詞。帶的是專項研究學者團、是學生團、是政府接待、或是散客旅游,講解語言和講解深度是不一樣的,導游詞也應該是不同的。
三、要善于借題
如果就事論事、泛泛而談,其潛在價值就不可能充分發(fā)掘出來。相反,立足選題,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文化內涵,這樣的“借題”才有意義。如游覽市容,行至泰安市泰山廣場時,可結合時代發(fā)展線談談招商引資,談談泰安市近幾年的經濟建設,用市民消費構成的變化等來揭示泰安人民生活的改善。將市情介紹融入講解,借題發(fā)揮,使游客感到這位導游員是個有心人。
四、要善于借景
自然景色再美,如果缺少“借景”來發(fā)掘其文化內涵,游覽價值也將大大縮小。泰山五岳獨尊,但如果僅僅停留在泰山地質構造、自然景觀的介紹上,還遠遠不夠。倒可以從印在2002年發(fā)行的5元人民幣背面的泰山風光圖案談起,從古代文人的名言名句談起,談泰山的歷史文化內涵,泰山成為炎黃子孫的精神家園、精神象征的原因,泰山的過去與如今的開發(fā)、保護、建設等等。這樣“借景”發(fā)揮,其文化的“含金量”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
五、要善于說文
“說文”體現(xiàn)的是導游詞創(chuàng)作中的選材角度。泰山是一座集自然景色與歷史文化于一身的世界級景觀。如停留在一般的介紹自然景觀方面,則不能講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中國宗教與泰山有著很深的淵源。導游員可以從道教的角度來“說文”:封禪體現(xiàn)了道教“信天命”的思想與修仙長生的愿望;殿、樓、宮、閣的取名,尤其是中天門到玉皇頂各個景點的取名,都浸透了道教色彩;登泰山觀景是十足的“道教式”賞景:返樸自然、苦中求樂、返本還元。換一個角度來講泰山,游客得到的將是一堂活生生的“道教文化課”。
六、要有技巧
在寫作導游詞時,導游員應注意不同技巧的運用,除了常規(guī)的敘述式講解外,還可使用對比式:選取與所講景點有相似之處的其他景點進行對比,如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岱廟天貺殿與故宮太和殿、孔廟大成殿的創(chuàng)建年代比較、建筑風格的異與同等。延伸式:把與所介紹內容中某些相關的內容一起講解,如泰山被評為世界雙遺產,中國還有哪些名勝入選雙遺產名錄等等。這些技巧簡單而實用,既能充實導游詞,又可顯示出導游員的知識豐富,可謂一舉兩得。
導游詞的創(chuàng)作,除了以上幾方面外,在語言上,還應注意講解人的個性。簡單說,把自己的個性,通過講解充分展示出來,就形成了導游員的個人風格。建議導游員多動筆,自己創(chuàng)作導游詞。只有寫出來,才能發(fā)現(xiàn)不足,不斷進步。盲目照搬別人的導游詞,只適用于剛剛入門的新導游。
作者:張瑩 通訊員:
(責任編輯:志威)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淺談導游詞創(chuàng)作與導游語言 2013-9-10 8:50:39
- 旅游景區(qū)精準營銷探討 2013-9-10 8:48:37
- 無線是在線旅游下個掘金點 2013-3-4 14:21:27
- 網絡時代旅游公共事件的傳播與管理 2013-3-1 20:23:08
- 對《國民休閑旅游綱要》實施的四條建議 2013-3-1 20:19:16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