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的“臘”來源于祭祀的風俗,古時叫“臘日”祭祀,原是年終的一個祭名。
早在周代時,不論官宦之家還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舉行一次“歲終之祭”,規(guī)模之盛大隆重為一年中之最,這次祭祀活動的名稱就稱作“臘”,有多種古籍為證:《玉燭寶典》:“臘,一歲之大祭。”《獨斷》:“臘者,歲終大祭。”《荊楚歲時記》:“孔子所以預(yù)于臘賓,一歲之中盛于此節(jié)。”
今人復古的祭祀儀式
臘的時間可以或前或后,但必定在臘月里。這一天又稱臘祭、臘日節(jié)。
《禮記.月令》:“孟冬之月,門閭臘先祖五祀。”臘祭的對象,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門、戶、天窗、灶、行(門內(nèi)土地)。虔誠奉上各式祭品,答謝祖宗與家神的保佑恩賜,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合家康寧。
關(guān)于臘祭即臘日節(jié)的時間,自周代以來歷朝都在十二月固定不變。至于在十二月份的哪一天,秦以前的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漢以后,歷朝各個皇帝依據(jù)五行相生理論,有的定在臘月的某個辰日,有的定在戌日,不盡相同。南北朝時梁的開國之君梁武帝,把臘日節(jié)定在十二月初八,這與他的篤信佛教有關(guān),因為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誠心合二為一同時祭祖祭神祭佛。
臘祭流俗三千年
自周代以來,歲末的臘祭世代相沿,直至當代。魯迅先生的小說《祝!芳耙源藶樗{本改編的戲曲影視中,魯四老爺家每在年底都要祝福,這祝福實際上就是臘祭,祭祀祖先諸神,供物豐盛,場面隆重,氣氛肅穆,祈禱虔誠,名副其實“一年之大祭”。
筆者所在的上海地區(qū),不只鄉(xiāng)村,城鎮(zhèn)亦是,千門萬戶臨近年三十時,老少畢集歲終祭祖,焚香燃燭,擺供美酒佳肴與過年節(jié)物,俗語“請老祖宗”。據(jù)傳列祖列宗都到了,一年中只有年底這一次,應(yīng)說是臘祭的傳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