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井”和“杏林”,都是對醫(yī)家和醫(yī)德的稱頌之詞,也是古今醫(yī)藥行業(yè)詩聯(lián)中經(jīng)常引用的兩個詞。上個世紀90年代,《北京晚報》舉辦過一次“京華老字號有獎?wù)髀?lián)”活動。在眾多的來稿中,“橘井泉香丹名無極;杏林花發(fā)堂號長春。”一聯(lián)曾獲長春藥店一等獎。上聯(lián)首嵌入“橘井”,下聯(lián)首嵌入“杏林”,可謂工巧天成。那么,“橘井”和“杏林”是怎樣來的呢?
晉代葛洪的《神仙傳》一書中說,桂陽名醫(yī)蘇耽,在重病不愈、知其不久于人世時,對他的母親說:“明年天下疾疫成災(zāi),庭中井水,檐邊橘樹,可以代養(yǎng)。井水一升,橘葉一枚,可療一人。”說罷,與世長辭。到了第二年,果如蘇耽所言,天下大疫來侵,病死者無數(shù)。知蘇耽言者一傳十,十傳百,擁來取井水、橘葉治病,蘇母為人良善,來者不拒,救活者不計其數(shù)。人們遂以“橘井”譽稱良藥,也以“橘井”來稱頌醫(yī)生和醫(yī)德。
又,三國時吳人董奉,隱居廬山,他精通醫(yī)道,醫(yī)術(shù)高超,妙手回春,是當(dāng)?shù)氐闹t(yī)生,他又樂善好施,救危濟貧。他為病人治病從不收錢,只是要求重病患者愈后栽杏樹5棵,輕病患者愈后栽杏樹1棵。就這樣,幾年后在廬山腳下,栽活杏樹10余萬株,郁然成林。山中百禽群獸,游戲于林中,“卒不生草,常耘治也。”后來杏子長熟,與林中作一草倉,告示人們:“欲買杏者不需報奉,但將谷一器置倉中,即自取一器杏去。”但是,也經(jīng)常有人置谷來少,而取杏去多者,這時,林中群虎就會吼叫著逐之,取杏者“大怖,即挈杏走路旁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有人偷杏,虎逐之到家,嚙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董奉每年以杏換來的谷物,用以賑濟貧民百姓及供給行旅不逮者,“歲二萬余斛”。后來,人們常以“杏林春滿”、“譽滿杏林”贊頌醫(yī)生和醫(yī)德。
- “兩可之說”創(chuàng)立于鄭國 2009-3-30 9:10:51
- 立春為何稱“打春”? 2009-2-3 9:20:44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