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懸棺
在滇川黔三省交會處,一塊壁立千仞的石巖被關河一劈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門,鎖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要道上的云南省鹽津縣豆沙鎮(zhèn)由此成為“鎖鑰南滇”、“咽喉西蜀”的交通要沖。
2006年,豆沙鎮(zhèn)接連遭受三次地震襲擊。在恢復重建過程中,當?shù)厝私Y(jié)合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努力再現(xiàn)千年古鎮(zhèn)風貌。如今,豆沙鎮(zhèn)在廢墟上重新崛起。關河兩岸,好一派秦風漢韻、古驛風情。
一眼觀六路
從昆明出發(fā),駕車沿昆(明)水(富)黃金旅游線往北,約6個小時就可到達豆沙。如果經(jīng)由空中航路到昭通或宜賓再前往,則更為便捷。然而,千百年前,要進出山巒疊障的滇川并非易事。
公元前3世紀,秦國占據(jù)巴蜀后,秦蜀守李冰采用積薪燒巖之法,修筑了從僰道縣(今四川宜賓)經(jīng)豆沙到千傾池(今云南昭通)的第一條內(nèi)地入滇通道——僰道。秦朝建立后,又在僰道的基礎上,將路延伸至建寧(今云南曲靖),道寬五尺,故稱“五尺道”。南來北往的馬幫促進了云南與四川乃至整個中原地區(qū)的物資往來。五尺道旁的豆沙鎮(zhèn),極盛時期每天有數(shù)千匹烏蒙馬往來穿行。
伴隨商貿(mào)興盛的,還有文化的繁榮。無數(shù)文人騷客、志士仁人途經(jīng)此地,留下長歌短句或名言雋語。唐貞元十年,御使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冊封異牟尋為南詔,為記其行,特摩崖題記于此。這塊長44厘米、寬36厘米、共122字的摩崖碑刻,有著“維國家之統(tǒng),定疆域之界,鑒民族之睦,補唐書之缺,正在籍之誤,增袁書之跡”的重大歷史作用,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豆沙鎮(zhèn)尚存留五尺道約350米長、1.7米寬,是秦五尺道上保留最長、最完好的一段古驛道,上面留有243個斑駁的馬蹄印跡,從中似乎還能聽到當年山間馬幫的鈴響。
千百年風雨后,五尺道早已褪去昔日的光環(huán),但至今仍為當?shù)厝罕姵鲂刑峁┍憬荨6谒贿h處,古老的關河水路,以及后來興建的內(nèi)昆鐵路、滇川公路、水麻高速公路、航空走廊,并行逶迤,形成“一眼觀六路”的獨特交通奇觀。難怪今人感慨:腳踩五尺道,一日三千年。
- 周莊:真水無香 那一些思鄉(xiāng)的愁 2009-12-14 11:14:43
- 陽朔往事:留在西街 謝謝你的愛 2009-12-14 11:14:43
- 烏里雅斯太:360度的風景 2009-12-10 13:49:19
- 九寨歸來不看水 2009-12-10 13:47:20
- 鼓浪嶼:生活的味道與大海一樣 2009-12-3 9:43:17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