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鎮(zhèn):腳踩五尺道 一日三千年
http://www.b6man.com 2009-12-18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 點擊:次
僰人的背影
站在五尺道旁,遙望關河對岸的石門絕壁,宛如一部無字天書。當?shù)厝苏f,每當山洪暴發(fā)的時候,溪水從絕壁上飛奔而下,形成季節(jié)性的大瀑布,吼聲如雷,山鳴谷應,整個山谷到處飛著水霧,壯觀得很。倘若對著它大聲呼喚,它會聲聲響應。
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這壁立千仞的絕壁上,還掩藏著僰人懸棺這一千古謎團。
僰人的懸棺葬俗稱“掛巖子”,即把棺木置于幾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是古代川南一帶僰族的葬制。然而,僰人為何要采取這樣的喪葬方式,他們又是如何將棺材懸掛到絕壁上去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站在雄峙險峻的山崖下,仰望峭壁上那些殘存的棺木,內心充滿了敬畏,也不禁遙想起那個史稱“僰人”的神秘民族。他們早在先秦時期就生活在中國的西南,他們把自己的歷史賦予高巖,卻又突然消逝于歷史的長河,只把這奇特的葬制和眾多悲壯感人的民間傳說遺留下來,引發(fā)無限的沉思與遐想……
近年來,僰文化旅游發(fā)展迅速。如今,游客來到僰人曾經(jīng)生活過的豆沙鎮(zhèn),不僅可以著僰人服裝,騎馬重游五尺道,還能看到豆沙古鎮(zhèn)獨創(chuàng)的僰人舞。據(jù)介紹,僰人舞又稱苗漢舞,綜合了苗族的蘆笙舞和漢族的連槍舞元素,分為集體舞和二人舞兩種。集體舞參與性極強,多在廣場表演,大家手牽手圍一個圈,蘆笙和連槍在圈內表演,隨著蘆笙的旋律和連槍的拍打節(jié)奏,眾人一起舞蹈,既有僰人的古樸雄渾,又兼苗族舞蹈的優(yōu)雅含蓄,不失為一項強身健體的娛樂活動。
古色古香的小街
豆沙鎮(zhèn)位于云南省鹽津縣西南部,距縣城23公里。小小的古鎮(zhèn)上,雜居著漢、回、苗、白四民族,總人口兩萬余人。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小街,長840余米、寬約9米,寧靜祥和,滄桑悠遠。街兩旁現(xiàn)存民居建筑123間,其中清代民居65間、民國民居16間。最早的房屋建于清康熙36年,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
坐落在古驛道上的豆沙鎮(zhèn),自古商旅往來頻繁,不同的風俗在這里保留,不同的文化在這里傳承。豆沙古鎮(zhèn)匯聚了云南、四川、貴州、湖南等地的生活習俗,尤以受四川文化影響的豆沙老茶館最具特色。古樸的茶館里,高板凳、四方桌、青花茶碗、滿屋飄香的茶葉,讓人感覺仿佛置身于上個世紀的川北小鎮(zhèn)。2006年,鹽津縣境內連續(xù)發(fā)生三次破壞性地震,豆沙鎮(zhèn)不幸三次處于地震的震中,遭受了近乎毀滅性的重創(chuàng)。在恢復重建過程中,當?shù)匕凑?ldquo;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古民居原址整修或重建,還在古鎮(zhèn)入口處新建起民族特色鮮明的牌坊,擺放了極具象征意義的馬幫雕塑。一座獨具特色的精品旅游小鎮(zhèn)初具規(guī)模。如今,漫步在豆沙古街上,恍惚中,竟有時光交錯之感。
目前,豆沙鎮(zhèn)上的旅游接待設施漸趨完善,大小客棧已有12家,各式餐館、茶舍、酒吧、商鋪林立,豬兒粑、桐子粑、花糕等極具滇東北特色的民間小吃令人垂涎。每逢周末和節(jié)假日,慕名而來的游客逐日增多。據(jù)統(tǒng)計,豆沙古鎮(zhèn)自去年9月以來,已接待游客41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00余萬元。
千年等一回。廢墟中涅槃重生的豆沙古鎮(zhèn)終于等來了今天。
作者:胡洪江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周莊:真水無香 那一些思鄉(xiāng)的愁 2009-12-14 11:14:43
- 陽朔往事:留在西街 謝謝你的愛 2009-12-14 11:14:43
- 烏里雅斯太:360度的風景 2009-12-10 13:49:19
- 九寨歸來不看水 2009-12-10 13:47:20
- 鼓浪嶼:生活的味道與大海一樣 2009-12-3 9:43:17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