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紅薯泥,色澤晶亮、甜而不膩、糯香可口,不冒一絲熱氣,卻是冬季很多人愛吃的美食。它的味道香甜,男女老幼都適合。在民間,有關(guān)杞縣紅薯泥還流傳著不少動人的故事。

話說有一年,慈禧太后為躲避洋人逃出京城,從西安返回時途經(jīng)開封小住時日,品嘗了開封的美食,滿桌的山珍海味都沒有引起她的雅興。后來,她聽說杞縣的紅薯泥特別好吃,于是就吩咐開封府為她準(zhǔn)備。當(dāng)時開封城里沒有一個能做紅薯泥的廚師,只好派人到杞縣請人做,做好之后再帶回開封。待辦差快馬加鞭返回開封府,將炒好的紅薯泥擺上宴桌后,只見紅薯泥紅中透亮、亮中發(fā)光,香甜誘人。已經(jīng)等候多時的慈禧太后迫不及待地夾起一筷子便往嘴里送,誰料卻被燙得兩眼流淚。即便如此,她仍停不下筷子,一邊品嘗一邊贊不絕口。開封距杞縣50公里,當(dāng)時的快馬也得一個半小時才能跑一個單程,可從杞縣提來的紅薯泥依然色澤鮮亮紅潤,含在嘴里和剛出鍋的一樣,奇熱無比,可見其熱量之大、散熱之慢。至此,杞縣紅薯泥名揚天下。
事實上,在開封,紅薯泥還被稱為“愛國菜”。相傳,林則徐在廣州禁煙時與外國公使聚餐,飯后上了一道冰激凌,林則徐見冒著氣,以為是熱氣,吹了又吹不敢吃,此動作引得外國公使哄堂大笑,林則徐心里十分不爽。后來,林則徐到柳園口堤防巡視,半途接到圣旨,要他在開封隆重接待幾位洋貴賓。打開折子瀏覽過名單,林則徐大笑不止,弄得隨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原來,曾在廣州戲弄過自己的那幾個外國公使名列其中。林則徐決計利用這一獨特“戰(zhàn)場”,教訓(xùn)一下這幾個趾高氣揚的“洋鬼子”。宴客的日子到了,林則徐用自己的八抬大轎把杞縣大同飯莊名廚蔣士奇接到府邸制作杞縣紅薯泥。紅薯泥上桌之后,幾個外國公使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地用勺子去挖,見無熱氣,就大口吃起來,轉(zhuǎn)眼間,他們便被燙得哇哇大叫,出盡了洋相。這時,林則徐紋絲不動,用小勺子挖上一點,在嘴邊吹了又吹,方才入口。他說道:“真對不起,我正要勸諸位吃紅薯泥不能心急,誰想你們不聽我介紹,張嘴就吃。這吃紅薯泥可不同于貴國吃冰淇淋。你們的冰淇淋,看似一體,遇熱則化,內(nèi)里寒涼,卻還給人以冒煙的假像,誘人上當(dāng)受騙。我們的紅薯泥,是老百姓的家常菜食,看似一盤散沙,但溫?zé)嵩趦?nèi),藏而不露,誰要不知道它這特性,想一口吞掉它,會大吃苦頭的。”幾位外國公使頓時目瞪口呆,聽著弦外之音,竟無以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