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街街景
晨曦時分,路旁梧桐安靜地蘇醒;道路深處咖啡館傳來《一路向北》的背景樂;原木風面包店和文藝手工店人來人往;用200多個易拉罐拼成的展示墻啤酒墻前打卡者不斷;一張張展示社區生活的黑白展覽牌……在文化底蘊豐厚的鄭州市管城區,有一條長340米、寬5米的小巷,小巷一頭連著繁華了1000多年的歷史老街西大街,一頭牽著今天的商城遺址公園西南城垣。
這里是管城區平等街,走完這條街也就短短5分鐘,但短短數百米卻承載著數百年的歷史積淀。從車水馬龍到商朝城垣,從商朝文明到明清、民國,歷經風雨,數次更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從梧桐年輪到咖啡杯沿 記錄煙火與清歡
站在平等街北口,只見一座8米高的青磚三棱柱形磚牌式仿古建筑與南側商代王城遺址城垣相呼應。其上“平等街”三個大字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輝。建筑兩旁的灰瓦紅磚建筑以及黃包車雕塑,展現了平等街的歷史韻味。
順著平等街往里走,綠蔭匝地,梧桐樹、青磚、紅墻、圓拱窗……拿出手機隨手組合著拍,就能定格一張好風景。
街道西側建筑古風古韻,古韻悠長,吸引并聚集起一支星光熠熠的“非遺天團”。
叩開“紅泥堂”,瞬間被大大小小的精美泥塑環繞,有的笑容滿面,有的憨態可掬,每一個作品都體現著濃郁的中原文化特色;向前至“鳥蟲篆”,聽第五代非遺傳承人娓娓道來,一個字就是一個精彩故事;再至核雕藝術館,可以體驗現實版的《核舟記》。
這些曾面臨傳承困境的古老手藝,融入了平等街的日常流轉。它們與現代設計空間結合,在真實的商業場景和市場反饋中,尋找著傳承與創新的平衡點。
路東的咖啡館、甜品店以及精釀研究所,滿足了年輕人對時尚的追求。
就在幾步之遙,空氣中彌漫著截然不同的香氣——Hi five咖啡廳現代精品咖啡館里,咖啡豆在烘焙機中翻滾散發出的濃郁醇香,是屬于當下的、更為輕盈而國際化的熏香;“未完待續”甜品店的木質裝修風格,配上溫柔的暖光色系氛圍燈,簡直讓人心安。店里細節滿滿,有專屬鄭州的記憶——縫紉機。
平等街中部位置有一處督軍小游園,這里記載著馮玉祥1922年至1929年督豫期間對于教育、水利、工業、稅務等方面的整治痕跡,及惠利眾生的各項舉措記憶。
“梨花香(巷),纏著衣角掠過熙攘……”漫步隔壁的“孫氏梨園”,也不由讓人哼起這首古風歌曲。孫氏是明清年間鄭州名門望族孫氏的宅邸后花園。國風滿滿的小院內曾種植300棵梨樹,就連慈禧太后都會專門來嘗鮮這院內的梨子。
當歷史的浪漫文化和市井煙火完美融合,街區便會散發出別樣的光輝。
從道學胡同到國潮街區 藏在青磚里的故事
說起平等街的歷史,其“文明”的起源最早可追至商代。明洪武十五年,朝廷在禮部下設僧錄司、道錄司,在地方府一級設立僧綱司、道紀司,州一級設立僧正司、道正司,縣一級設立僧會司、道會司,由這些機構專管全國宗教事宜。而鄭州的道正司就設于平等街北頭的盧醫廟內,這條街也因此被叫作道學胡同。
隨著時間的推移,道正司搬遷、裁撤,道學胡同又更名為盧醫廟街。時光荏苒,1904年,這里迎來了鄭州的第一座小學校——南學街小學。1927年,道學胡同更名為盧醫廟街。民國十七年,馮玉祥主政河南,揮毫間將這條街改稱為平等街,寓意平等、自由、博愛。
歲月流轉,平等街的名字幾經更迭,那份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底蘊卻始終未變。1966年,它曾短暫地更名為迎新街。1978年,平等街的名字得以恢復,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與西大街交叉口的地方建立了高8米的平等街城市文化地標,也正是與南側的商代王城遺址遙相呼應,并逐漸成為鄭州人心中的獨家記憶。
2019年以來,經過3年的綜合改造提升,平等街從一條普通的小街道變身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國潮街區”。統一打造了沿街U形面,引進一系列非遺項目和相關文創產業,打造為非遺一條街。
老屋被謹慎加固,斑駁的墻體被一層層仔細清洗,舊磚瓦被細心修復,重新安放回原來的位置。同時,現代的氣息也被悄然引入——路面重新鋪設,平坦而堅固;地下管線如血管般被梳理通暢;老街兩側,精心點綴的景觀小品悄然綻放。平等街,在小心翼翼地縫合著歷史與現代的裂隙中,終于重新挺直了腰身。
讓平等成為土壤 共享街區人文發展
在一處胡同的角落,偶然看到一臺智能輪椅與一把布滿時光印記的木凳對著擺放,不知是刻意為之還是無意之舉,這份有趣的“對視”就像一個過去與未來的紐帶,從能工巧匠到科技創新,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優質的街區一定是具有鮮明價值取向,以人的需要為出發點。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如今,老街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對此,近幾年老街在保持其獨特的風格和韻味,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社會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對街區進行了適度的改造和升級。
2019年,平等街終于迎來了脫胎換骨般的機遇。西大街街道以“微改造”為手術刀,開始為這條老街重塑筋骨與靈魂。
這里如今有著居民能夠參與的“共享社區”平臺、“智慧社區”管理平臺、智慧科技支持的老人日間照料中心、“足不出戶便知社區事”、掃碼即可查詢停車位。勾勒出一幅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美好畫面。
漫步平等街,科技賦能智慧社區。管城區率先打造成鄭州智慧停車先行區、示范區,目前5313個路內停車泊位,156家經營性停車場、近30000個泊位已接入全市智慧停車平臺,并實施全時段監管,完成4326個車位高位視頻建設,通過鄭好辦APP可為市民提供“余位查詢、停車誘導、先離場后支付”等溫馨便捷的停車服務。
最是那“平等”二字,歷久彌新。馮玉祥將軍當年揮毫命名時心中涌動的社會理想,其核心的渴念,穿越漫長時光的甬道,在今日平等街的肌理中,竟演化出一種更普遍、更日常的包容姿態。不同年齡、不同喜好、不同營生的人們,都能在此覓得一塊安放自我的角落,呼吸著同一條街巷的空氣。當“平等”從一種口號式的政治理想,沉淀為這條街道不言自明的精神底色,它便獲得了更為堅韌,更為廣闊的生命力。
古老的小巷,原本就是城市深藏的舊磁帶,默默轉動著人間煙火的密紋。在時光的長河中沉淀打磨后,最終,讓不同時間、不同面孔的靈魂,都在這歷史的余溫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關時光旅行的故事,總能引發人們津…[詳情]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