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雞毛當令箭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3/19 16:09:07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兩個洛陽人抬杠,情景可能是這樣的—— 甲說:這是誰誰誰叫我去辦的,你別不高興。乙從鼻子里哼了一聲:拿著雞毛當令箭,你裝啥哩! 雞毛跟令箭顯然不是一種東西,可人們?yōu)樯兑阉鼈z掛上鉤呢?這其實涉及古代的一種“快遞”形式:雞毛信。
雞毛信,相當于現(xiàn)代的郵政特快專遞,主要用于傳遞朝廷政令、緊急軍令。它的顯著特征,就是信封上插著雞毛。史載,雞毛信早在秦漢時期就已出現(xiàn)!稘h書》中記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這種羽檄,就是雞毛信的前身。
羽檄,又名檄文,是古時征兵軍書,通常特指討伐敵人的戰(zhàn)斗檄文。在東漢蔡倫于洛陽改進造紙術之前,古人多在竹簡上寫檄文,然后插上幾根鳥羽,好讓送信者明白,此信十萬火急,送信速度須如飛鳥一般迅速。大概是鳥不太好逮,而雞毛比較容易搞到手,加上“雞”諧音“吉”,寓意逢兇化吉,且雞有古人看重的五德:文、武、勇、仁、信——“帶冠為文,足搏距為武,敵在前敢斗為勇,見食相呼為仁,守夜不失為信”,漸漸地,往信上插鳥羽就變成了插雞毛。
信件一旦插上雞毛,就表示此信十萬火急,插得越多,表示事情越緊急(通常插三根)。郵差見到雞毛信,哪怕家里房子失火,也得先撂到一邊,趕緊去送信。收件人接信之后,也必須趕緊拆閱照辦,不得有片刻延誤。宋元時期的官方“快遞站”——急遞鋪,專門投遞軍機要文或赦令等雞毛信!端问·岳飛傳》里說,奸臣秦檜假托皇帝之名,命令岳飛放棄抗金,班師回朝,大概怕岳將軍不聽話,一天之內(nèi)給岳飛傳了“十二道金牌”,氣得岳飛含淚悲嘆:“十年之功,廢于一旦。”
所謂“金牌”,可不是冠軍獎牌,而是“金字牌急腳遞”,等同于雞毛信。這種信不能在急遞鋪停留,上一站郵差快到鋪前便搖鈴,鋪里人聽見鈴聲就候在鋪口,接信后趕緊送往下一站,晝夜不停,車馬行人見之避讓。因為雞毛信來自朝廷,收件人無不畢恭畢敬,火速照辦。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難免有人拿著雞毛當令箭,假傳圣旨,公辦私事。
洛陽人熟悉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賣炭翁》:可憐的賣炭翁,拉了一車炭到集市上賣,結(jié)果碰到了如狼似虎的官差,他們“手把文書口稱敕”,聲稱是替宮里辦事,強行奪走了那車炭。惡人自有惡人磨。朝廷的人胡作非為欺壓百姓,小混混則反過來糊弄朝廷。
宋初有個叫李飛的,用假傳牒(傳牒類似于官方介紹信,憑其可獲各地驛站免費接待)一路吃喝詐騙,暢通無阻,連皇帝都震驚了。無論是橫征暴斂的“黃衣使者白衫兒”,還是混吃混喝的李飛,都是拿著雞毛當令箭。這很可笑,也很可悲。
(作者:張麗娜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