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簪云髻多風雅——洛陽牡丹鮮切花記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6/3 17:06:11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牡丹鮮切花,除用于簪花外,它最大的用途是用于瓶花,這來源于東漢以來的佛前供花。東漢白馬寺僧人竺大力、康孟祥譯《修行本起經(jīng)》載:“須臾佛到,知童子心時,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徹照花瓶,變?yōu)榱鹆А?rdquo;說的就是瓶花供佛之一例。
唐宋時期,用牡丹瓶花供佛已非常普遍。例如,張耒有姓任和姓王兩個朋友,送來兩盤切花牡丹,張耒作《到陳午憩小舍有任王二君子惠牡丹二盤皆絕品》詩答謝:“任王二君真解事,來致兩盤紅紫爛。天姝國艷照蔀屋,持供佛像安敢慢。”
從瓶花供佛,人們逐步發(fā)展出多種瓶花藝術,并廣泛用于家居擺設中。北宋郭應祥《卜算子》云:“誰把洛陽花,翦送河陽縣。魏紫姚黃此地無,隨分紅深淺。小插向銅瓶,一段真堪羨。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你看,送到河陽縣的洛陽鮮切花,首插入了銅瓶,然后每人在頭上簪了一枝。
明代張謙德《瓶花譜》載:“尚古莫如銅器,窯則柴、汝最貴。”就是瓶花藝術中,首選銅器,其次是柴瓷和汝瓷。而柴瓷、汝瓷都是產(chǎn)生在后周、北宋時期的洛陽名瓷,柴汝二窯的產(chǎn)生與瓶花藝術的發(fā)展是分不開的。該書提出,用于瓶花的花卉中,以牡丹等九種花為“一品”,并總結了牡丹鮮切花的采剪、保鮮等工藝。
明朝畫家仇英曾來洛陽,畫了《獨樂園圖》《貴妃曉妝圖》,圖中有折牡丹枝供瓶的場面,反映了明代洛陽牡丹鮮切花的采剪情況。民國李健人《洛陽古今談》說,在牡丹開花時節(jié),有賣牡丹鮮切花者。目前,洛陽牡丹鮮切花的貯存技術已非常成熟,洛陽完全可以建成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牡丹鮮切花基地。
[1][2]
(作者:鄭貞富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