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中的秋千意象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6/19 9:22:08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diǎn)擊次數(shù):
北宋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也有一闋描寫自己在潁州(今安徽阜陽)任上泛舟游春的好詞《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春日里,湖堤上游人如織,追逐著湖中華美的游船。一湖連天的春水蕩漾,拍打著堤岸。湖岸邊,綠楊掩映中的樓外是蕩起的秋千。此情此景中作者也陶醉了:他顧不得別人笑話自己已是滿頭白發(fā),情不自禁地插到頭上一朵鮮花。在動人的《六幺》琵琶曲中,作者頻頻舉杯。這位一向與民同樂的“醉翁”,此刻也忘卻了貶官的煩惱。詞作中,“綠楊樓外出秋千”一句堪稱工妙。詞曰: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fā)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秋千庭院 難掩相思
宋詞中有不少以“秋千”寫相思的詞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張先),“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棲”(歐陽修),“無處說相思,背面秋千下”(晏幾道),“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獨(dú)上闌干”(陳允平),詞句無不在表達(dá)相思傷感、離別嘆息。但以“秋千庭院”為意象寫相思幽怨,歐陽修的《蝶戀花》當(dāng)屬一流。詞曰: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詞作開頭,以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發(fā)問,已表明獨(dú)處于重重簾幕中的女主人的苦悶和怨恨之情:在這個“楊柳堆煙”的春天,她的那個“他”卻冶游不歸,就是登樓遠(yuǎn)望也看不見那條傷心之路。此刻風(fēng)雨交加,催春遠(yuǎn)去,想挽留住春天可毫無辦法。在無限傷春中,主人公只好把情感寄托在與自己有同樣命運(yùn)的花上:她淚眼汪汪地向風(fēng)雨中的花朵發(fā)問,但回答她的卻是無語的亂紅飛過秋千。癡情的人、無語的花,這一分悲涼,也只有院落中那架秋千去見證了。
北宋婉約大家晏幾道是個情癡,詞作多以言情見長。他也有一闋以“秋千庭院”入題寫相思的好詞《木蘭花》。作者憶起一位秋千院落、簾幕重重下的佳人:閑暇中的她正手握彩筆,在華美的屋內(nèi)題詩。外邊紅杏在雨中綻放,綠楊在風(fēng)中飄絮。此情此景中作者恍如從夢中醒來:而今的“她”已像朝云一樣飛去,音信已斷,人在何處?讓我像襄王那樣做個好夢回去吧,沿著那條畫橋東畔的道路,回到那連紫騮馬都熟悉的舊游之地。詞曰:
秋千院落重簾幕,彩筆閑來題繡戶。墻頭丹杏雨余花,門外綠楊風(fēng)后絮。 朝云信斷知何處?應(yīng)作襄王春夢去。紫騮認(rèn)得舊游蹤,嘶過畫橋東畔路。
秋千笑語 失意人生
一代文豪蘇軾,為官數(shù)度遭貶,仕途坎坷。這位自信“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沁園春·孤館燈青》)的政治家,雖然能夠“同乎萬物而與造物者游,非獨(dú)自比于樂天”(《醉白堂記》),但面對政治上一個接一個的打擊,其心中的失落與傷感無疑難免,此番心情也體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
(作者:鄧高峰 責(zé)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