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封“墨仙”潘谷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7/9 9:20:10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diǎn)擊次數(shù):
有一次,蘇軾的好朋友孫覺(號莘老)給蘇軾寄來了一些好墨,其中就有潘谷墨。蘇軾收到墨后非常高興,一連寫了四首詩,詩名叫《孫莘老寄墨四首》,其中第一首就是寫潘谷:
徂徠無老松,易水無良工。
珍材取樂浪,妙手唯潘翁。
魚胞熟萬杵,犀角盤雙龍。
墨成不敢用,進(jìn)入蓬萊宮。
蓬萊春晝永,玉殿明房櫳。
金箋灑飛白,瑞霧縈長虹。
遙憐醉常侍,一笑開天容。
這首詩說,盛產(chǎn)木材的徂徠山的松木不是制墨的好松木,以多制墨師而聞名的易州那里沒有真正的好制墨師。制好墨的好材料取自樂浪,即朝鮮半島那里,真正的制墨高手、妙手是潘谷。制墨的膠用魚胞熬成,墨中香料的成分中有珍貴的犀角,經(jīng)過千辛萬苦才能制成墨。
潘谷制成的好墨自己不敢使用,一般人也不能使用,要進(jìn)貢到“蓬萊宮”,即皇宮里面供皇帝使用。“蓬萊春晝永,玉殿明房櫳”是寫皇宮的豪華,皇帝用好墨在“金箋”紙上寫出“飛白”體的字,非常高興,所以“一笑開天容”。我們從這首詩可以知道,潘谷墨當(dāng)時已作為貢品,被進(jìn)貢到皇宮里面了。
潘谷之死
潘谷是一個聞名全國的制墨大師,他不但制墨手藝高超,為人處世也和一般人不同,就連他的死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一天,潘谷拿出別人欠他墨賬的欠條,一把火燒了個干干凈凈,然后飲酒三天,喝得酩酊大醉,出門不歸。幾天后,他的家人發(fā)現(xiàn)他在郊外一口枯井底里坐著,手里拿著一串念珠,靜靜地死去了。人們發(fā)現(xiàn)他時,他的身體還沒有僵硬,仍像平時一樣柔軟。
潘谷的死因是一個謎,沒有人能說清楚,可能是他承受不了生活和社會的壓力,以醉酒的方式來尋求解脫,醉后癲狂出走,迷失了道路,不幸跌入枯井而死。也可能是他看破了紅塵,厭倦世俗生活,早已找好了那口枯井,自己走進(jìn)去了卻一生的。當(dāng)時的人們都說,潘谷之死是得道成仙去了,這也應(yīng)了蘇軾的詩句,“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
對于潘谷的死,當(dāng)時的人都感到非常惋惜。蘇軾在潘谷死后曾多次著文說到他,在《書潘谷墨》中說:“賣墨者潘谷,余不識其人,然聞其所為,非市井人也。墨既精妙而價不二,士或不持錢求,不計多少與之。此豈徒然者哉!余嘗與詩云:‘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一日,忽取欠墨錢券焚之,飲酒三日,發(fā)狂浪走,遂赴井死。人下視之,蓋趺坐井中,手尚持?jǐn)?shù)珠也。”
潘谷死后,潘谷墨也更加珍貴了。蘇軾一次給他的好友王禹錫寄去一些墨,其中也有潘谷墨,在給王禹錫的信中他說:“又大小八丸(墨),此潘谷與一貴人造者,谷既死,不可復(fù)得,宜珍秘也。”
潘谷墨是墨中珍品,為當(dāng)時人和后代人珍藏 和喜愛。宋徽宗御藏之極品墨“八松煙”(又稱“八松梵”)皆出于潘谷之手,后來這套墨又曾為清代安徽歙州制墨名家胡開文所收藏。時至今日,潘谷墨已不可得了。
[1][2]
(作者:宋開羅 責(zé)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