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詩書雙絕堅貞不屈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8/17 8:57:25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他一生多劫,卻堅韌不拔,勤耕詩書,頗有成就,為士林楷模,備受歷代文人雅士尊崇。 據(jù)可查的歷史資料記載,黃庭堅曾先后五次來到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與開封結下了不解之緣。
黃庭堅(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進士,卒于崇寧四年。黃庭堅生前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尤長于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且工于書法,黃庭堅書法獨樹一格,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年幼聰慧 名震鄉(xiāng)里
黃庭堅從小生長在文學氣氛濃厚的書香家庭。其父黃庶為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進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詞,作詩學杜甫,有《伐檀集》傳世。舅父李常也是一位詩人兼藏書家。黃庭堅深受家庭藝術氛圍的熏陶,自幼聰明過人,喜歡讀書,黃庭堅5歲時就能背誦五經(jīng),7歲作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宋皇公式四年(公元1052年),8歲的黃庭堅作詩送人赴舉:“萬里云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語驚四座。教他的先生聽說后,自愧不如,留下一書信,不辭而去。從此,黃庭堅名震鄉(xiāng)里。
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其父黃庶在康州(今廣東省德慶縣)任上逝世。父親去世后,黃庭堅便跟隨著他的舅父李常讀書。有一天,李常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向黃庭堅提問,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黃庭堅對答如流,李常大為驚異。
身居高位 竭盡孝誠
父親去世后,年幼的黃庭堅不得不挑起了家庭重擔。黃庭堅是一位大孝子,其父親去世后,他挑起了照顧母親、弟弟的重任。黃庭堅還夜以繼日努力學習,因為他明白,只有學習應士,考取功名,才能改善家里的生活。
嘉佑八年,黃庭堅首次參加省試,未中。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黃庭堅再次參加省試。做了一首以“野無遺賢”命題的詩歌,主考官李洵讀到黃庭堅答題中的兩句“渭水空藏月,傅巖深鎖煙”時,情不自禁鼓掌贊賞,稱黃庭堅這個人不僅以文理科取勝,他的詩詞造詣更深。第二年春天,23歲的黃庭堅再到汴京參加禮部考試,登第三甲進士,初任余干縣主簿,后調(diào)汝州葉縣(今河南省葉縣)縣尉,途中寫了一首《沖雪宿新寨不樂》詩:“縣北縣南河日了,又來新寨解征鞍。山銜斗柄三星沒,雪共月明千里寒。小吏有時須束帶,故入頻問不休官,江南長盡梢云所,歸及春風斬竿竿。”抒發(fā)走向仕途,對小吏生涯郁郁不樂的心情。
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黃庭堅參加四京學官考試。由于應試的文章最優(yōu)秀,擔任了國子監(jiān)教授,留守文彥博認為,他有才能,留他繼續(xù)任教,在北京度過了7年。7年中,他致力于詩歌創(chuàng)作,在藝術技巧上有較大的提高。蘇軾看到他的詩文,稱贊超凡絕塵,卓然獨立于千萬詩文之中。由于黃庭堅的詩文精彩,名聲傳遍四方。
元豐三年,黃庭堅入京改官,赴任吉州太和縣(今江西省太和縣)知縣。黃庭堅在開封作詩《汴岸置酒贈黃十七》:“吾宗端居叢百憂,長歌勸之肯出游。黃流不解公式明月,碧樹為我生涼秋。初平群羊置莫問,叔度千頃醉即休。誰倚柁樓吹玉笛,斗杓寒掛屋山頭。”像這樣以紀實方式描述奇?zhèn)サ淖匀痪坝^及人在江湖的感受的詩篇,在赴太和縣知縣途中就有近20首。
黃庭堅擔任太和縣知縣,以平和的方式治理該縣,贏得老百姓喜愛。
黃庭堅后任神宗實錄檢討官。 宋元公式元年(公元1086年),哲宗即位,召黃庭堅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宋元公式二年(公元1087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渡褡趯嶄洝沸蕹珊,提拔為起居舍人。
黃庭堅性情至孝,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據(jù)史料記載,黃庭堅在京師開封做官時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母親去世前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衣不解帶照顧母親。母親死后,他建房子在墓旁守孝,哀傷成疾,幾乎喪命。
元公式年間,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同游于蘇軾門下。這一時期,黃庭堅經(jīng)常和蘇軾坐在一起談詩說書,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苦難歲月 堅貞不屈
宋紹圣初年(公元1094年),黃庭堅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此時,章敦、蔡卞與其黨羽認為,黃庭堅的《神宗實錄》多為誣陷,不少為不實之詞,從實錄里摘錄了千余條材料,羅織其“詆毀先帝神宗”的罪名。黃庭堅在《神宗實錄》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于是,盤問黃庭堅,黃庭堅回答道:“庭堅當時在北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時的確如同兒戲。”對所有盤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都稱贊他膽氣豪壯。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攻擊他的人還認為他去的是好地方,誣他枉法。后移至戎州(今四川宜賓)。
對此,黃庭堅像沒事一樣,毫不介意。被貶黔州的命令下達,家人痛哭流涕。因為黔州地處四川東南,接近貴州,極其荒僻貧窮,而且還必須途經(jīng)險峻的三峽,長途跋涉,九死一生。但黃庭堅卻倒頭睡去,鼾聲大作,其曠達的胸懷令人佩服。
黃庭堅在四川生活了6年,這是他一生中的苦難歲月,但由于當?shù)刂莨俸桶傩盏年P懷照顧,黃庭堅壯志猶存,堅貞不屈,且詩情未減。他對當時黔州彭水十分流行的民歌《竹枝詞》特別欣賞,以至入迷,他創(chuàng)作《竹枝詞》:“撐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頭。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驛是皇州”,以抒忠君之志。他曾在一幅《蟻蝶圖》上題詩,對朝中當權者予以揭露和嘲諷。這幅《蟻蝶圖》被人攜帶入京,在相國寺市場上出售,被蔡京發(fā)現(xiàn),他了畫上的題詩,勃然大怒,打算伺機予以嚴懲,終因朝中有人說話而不了了之。
[1][2]
(作者:張璋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