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女兒名嫦娥——月神傳說溯源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0/8 10:00:51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但是,《后漢書·南蠻傳》講了另外一個故事。帝嚳執(zhí)政時,位于中原西部的犬戎部落時常東侵。帝嚳幾次率軍征伐,卻總是大敗而歸。帝嚳許諾,誰能斬殺犬戎首領(lǐng),就將嫦娥嫁給他,并將南山(今萬安山到欒川一帶)封給他。
有一個叫盤瓠(hù)的人,斬殺了犬戎首領(lǐng),帝嚳就按照諾言,嫁女并封地。嫦娥與盤瓠結(jié)婚后,生多個子孫,和南山的土著居民形成新的部族,即蠻夷。
無論嫦娥嫁給羿或盤瓠,都反映了遠(yuǎn)古時代華夏族和周邊少數(shù)民族相互通婚的事實,嫦娥是其尊崇的母祖。而月亮古稱太陰,代表女性,對月亮的自然崇拜和對母祖的崇拜結(jié)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嫦娥奔月的傳說,并形成了嫦娥信仰和中秋節(jié)拜月之俗。
在道教形成后,嫦娥作為月神的地位進(jìn)一步強(qiáng)化,稱太陰星君、太陰元君等。同時,月亮的圓滿被認(rèn)為是“運(yùn)而無窮”“幸福如意”的象征。因此,愛月、賞月、祭月自然而然地成了中華文化中極富有民俗特色和人情魅力的精粹所在。嫦娥奔月的神話靈動于中華文化的源頭,嫦娥的美麗形象與月亮同輝,光照千古。
嫦娥下凡種花來
在嫦娥的故鄉(xiāng)、“牡丹花城”洛陽,人們認(rèn)為牡丹是嫦娥從天上帶到人間的。北宋王仲甫《丑奴兒》說:“牡丹不好長春好,有個因依。一兩枝兒。但是風(fēng)光總屬伊。當(dāng)初只為嫦娥種,月正明時。教恁芳菲。伴著團(tuán)圓十二回。”這樣,嫦娥又被尊為花神,傳說八月十五是她下凡種花之日。因此,這天被稱為牡丹的生日。
嫦娥不僅是牡丹花神,也被尊為百花之神,特別是菊花之神。因為中秋節(jié)后,正是菊花盛開之時。宋代無名氏《金菊對芙蓉》曰:“……問花神何屬,離兌中央。引騷人乘興,廣賦詩章。幾多才子爭攀折。嫦娥道,三種深香,狀元紅是,黃為榜眼,白探花郎。”
古代的洛河邊、嵩縣的九皋山、欒川的楊山等,都建有花神廟,主殿為太陰星君殿,供奉的是嫦娥。每年中秋節(jié),各花神廟都要舉辦廟會,舉行請花神儀式。晚上,各廟要舉行拜月活動,而最重要的供品是牡丹茶、牡丹香。
在中秋夜,一些重要的賞月點,還成為重要的名勝,列入古八景之中,如洛陽的天津曉月、偃師的緱山夜月、新安的函谷曉月等。在這里,人們一代一代地講述著嫦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