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忠孝兩全的千古楷模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7/19 10:09:17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嘉祐四年三月,包拯升為樞密副使。然而,他不幸患了急病,病逝于任上,終年64歲。朝廷追贈他禮部尚書,賜謚“孝肅”。宋仁宗到包家吊唁時愁慘地說:“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陰幸也!”宋仁宗還下詔停止視朝一天,百官吊唁。端州百姓聞知包拯去世,悲痛萬分,建祠紀念。隨后,人們在包拯任職過的地方陸續(xù)建起了一些包公祠。不僅如此,后世還有很多文人墨客寫詩歌頌其功德,民間也流傳著很多包拯的傳奇故事。
北宋開封府衙內(nèi)立有一塊《開封府題名記》碑,上邊刻有183任開封府尹的名字和上任年月。人們觀賞此碑時,因仰慕包公大名,常在其名字處指指點點,久而久之,竟在其名字處磨成了一片深深的指印,“包拯”二字幾乎難以辨認了。包公可謂“名不在碑”而“有口皆碑”,F(xiàn)在此碑保存在開封博物館。
包拯生前以忠孝廉潔作為為官做人的準(zhǔn)則,在晚年的時候,訂立家訓(xùn),垂訓(xùn)后代:“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包拯作為一名政府官員,立這樣嚴肅認真的反貪倡廉的家訓(xùn),可以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包拯子孫恪守家訓(xùn),做官都勤政愛民,廉潔自守。其孫子包永年兩袖清風(fēng),死后,了無積蓄,喪事還是兩個弟弟幫助操辦的。
包拯居官后,“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包拯任廬州知州時,他的堂舅犯了法。在公堂上,包拯只識法律,不識堂舅,依法打了堂舅一頓板子。包拯的親戚們于是再也不敢以身試法了。
包公一生為國為民,在官場26載,時時不忘初心,不忘當(dāng)年的抱負和志向,繼續(xù)前進,最后在任上去世。包拯,作為一位朝廷官員,他是忠、孝、節(jié)、義的代表,他為官公正廉明、剛直不阿、忠孝雙全的精神,一直被正直的士大夫視為楷模。
習(xí)近平總書記在《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寫道:“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筆者認為,能夠做到忠孝雙全的就是好官。包拯做到了忠孝兩全,當(dāng)之無愧是好官,是我們永遠學(xué)習(xí)的榜樣。他不愧是宋朝的一位名臣,他的不朽業(yè)績以及崇高的精神必將流芳百世。
(作者:李樹友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