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眾怒難犯”?
http://www.b6man.com 2008-7-11 來源:鄭州日報 點擊:次
現(xiàn)在我們說民意不可違背,民忿不可小覷時,往往會用“眾怒難犯”。這一成語出于春秋時期的鄭國,且出自鄭國公卿,也就是后來的名相子產(chǎn)之口!蹲髠·襄公十年》記載:“子產(chǎn)曰:‘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即為該成語的原始出處。
公元前563年冬,鄭國發(fā)生貴族叛亂。因兵車案被罷免官職的大夫尉止,糾集五族中土地被沒收的貴族司臣等不逞之人,派兵攻入西宮,殺死執(zhí)政的子駟等人,劫持了國君鄭簡公。在此危急時刻,司徒子孔和公卿子產(chǎn),組織兵力反擊,誅殺尉止等人,使鄭國轉(zhuǎn)危為安。其后,子孔執(zhí)政。為鞏固其統(tǒng)治,子孔制定盟書,要求各級官員遵守命令服從領導,各司其職。由于有不少大夫、官吏反對,并提出不同意見,子孔擬將他們殺掉。對此,子產(chǎn)持不同態(tài)度。他建議燒毀盟書,赦免這些人。子孔辯解說:“制定盟書,是為保證國家安定,大家不同意,若是燒掉它,治理國家就更困難了。”子產(chǎn)解釋說:“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不如焚書以安眾,子得所欲,眾亦得安,不亦可乎?專欲無成,犯眾興禍,子必從之!”大意是說,大家的忿惱,千萬不要觸犯。這樣做,你的愿望也不能實現(xiàn)。這對治理國家來說,也是非常危險的。不如燒盟書以安眾,既滿足你的欲望,大家也不會鬧事。所以,你必須這樣辦。
最后,子孔采納了子產(chǎn)的意見,焚書于倉門之外,眾官員的不滿情緒也得以緩和。應該說,子產(chǎn)的意見是非常正確的。從中可以看到他不凡的政治遠見和超人的治國能力,這為后來鄭國的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李濟通
(責任編輯:志威)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