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餡燒餅在商城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風味美食。相傳清朝末年,商城籍體仁閣大學士周祖培(民間稱之“周宰相”),非常喜愛家鄉(xiāng)的肉餡燒餅,并且讓自己府上的廚師學會了這道面點的制作手藝,經(jīng)常做了給自己和家人們吃,以解遠在京城思念家鄉(xiāng)之苦。
某日,慈禧太后大駕光臨,在品嘗周府的珍饈美味時,手指著燒餅問道,這是什么餅?周大學士立即起身說,“回稟老佛爺?shù),是微臣家鄉(xiāng)的肉餡燒餅”。慈禧太后連聲贊嘆道:好燒餅!
自此,肉餡燒餅被御膳房征集為宮廷御膳,并招周府家廚周福來?敬孙,供慈禧太后和宮廷貴族們享用。從此以后,商城縣的肉餡燒餅與北京宮廷內的肉沫燒餅(圓夢燒餅)齊名,統(tǒng)稱“二餅”,譽滿京城,傳遍天下。
豐集一位姓廖的年輕后生,曾在周府后廚打雜,廚子周福見其踏實能干,就將燒餅技藝傳授于他。清朝滅亡后,原來的小伙變成老者,他回到商城老家,在豐集開燒餅店謀生,并將技藝傳授給兒子。
商城把做燒餅稱之為打燒餅,形象的描繪了燒餅的制作過程:和面要反復的揣打,然后揪成劑子,放入肉餡,在掌心團幾下后拉扯成型。再打上花刀,讓形狀更好看的同時,內里肉餡也在高溫炙烤下更加美味。一個“打”字,最能體現(xiàn)燒餅師傅手上拿捏的功夫。
廖氏后人依據(jù)先人的制作方法,將這個古老手藝和傳統(tǒng)傳承下來,采用老酵頭燙面發(fā)面,內包上好新鮮五花肉,經(jīng)梨木炭火烤制后,燒餅外酥里嫩,咬上一口,美味鮮香。
肉餡燒餅至今還是商城街頭小巷人人喜愛的美食之一。商城縣肉餡燒餅這一風味名吃也因與周宰相的不解之緣而馳名大江南北。
2022年,“商城廖家燒餅制作技藝”被認定為商城縣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2023年,廖祥甫被商城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命名為商城廖家燒餅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23年在央視欄目《回家吃飯》中,肉餡燒餅更是成為了亮眼的一員,展現(xiàn)了它無與倫比的美味!自此,肉餡燒餅又一次從河南走向全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河南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