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競賽畫報》特派記者尼古拉-于洛深入到亞馬遜熱帶雨林深處,探訪了那里的一個部落,對生活在那里的似乎是史前的“原始人”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并作了精彩報道。他驚異地發(fā)現(xiàn):“天堂是存在的,我們找到了這個天堂”。這個部落可以說是一個“和諧王國”,他們和環(huán)境、和大自然和諧共存,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需求和索取之間做到準確的平衡,也達到一種和諧的境地。這位非凡的記者把這個王國里的人與我們現(xiàn)代人類作了對比,喚起人們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精美珍貴的照片是由喬治-博西奧和吉爾-桑坦多尼奧先生拍攝的。
亞馬遜的面積為4百50萬平方公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碳(礦)井,是最后一個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的保留區(qū)。當(dāng)歐洲人登上新大陸時,“當(dāng)?shù)厝恕背砂偃f計。今天,在這塊與歐洲同樣大小的土地上,只剩下40萬印第安人在這里生活著或者說幸存著。差不多有225個種族,其中15個不足50人。在巴西與秘魯邊界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里,有一個受驚的人,可能是一個消失部落的最后的一個代表。在巴西,差不多一半“當(dāng)?shù)厝恕,為了他們最大的幸福,忠實地保留著他們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
Zo'é人所處的亞馬遜河支流,魚源是非常豐富的。年輕人捕魚,既不用魚線,也不用魚鉤,站在水流中,用力擠壓頭上頂著的mekun碎柴捆,流出來的白汁具有一種特殊的功能——流到河里,使河里的氧氣變得稀薄。不用任何殘暴的行為,麻木的魚群就飄浮在水面上,只用赤手收魚就行了。這種捕魚方法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游戲,在下游等待逃跑的魚。
在亞馬遜北部的某個地區(qū),位于赤道下面的森林山口,隱蔽著地球最后一群自由人類。有一個部落叫Zo'é(意思是“我們”),那是一個有242條生命的群體,他們的文明沒有遭到破壞,依然按照他們祖先的生活方式永久生存著,遠離所謂“文明”給人類帶來的恩惠。這個部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和諧王國”——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給人留下如此強烈的印象。他們不分男女老少,都赤身裸體,如果你穿著衣服站在他們中間,倒覺得尷尬。他們的生活遠離自石器時代以來的文明,他們對我們一無所知,但我們不能不了解他們,他們可能擁有針對毒化地球的解毒妙方。
在他們中沒有首領(lǐng),沒有權(quán)威,不需要等級組織,需求就是法律。他們重視經(jīng)驗,知識不是獨有的,都毫無保留地傳播。知識是一種公共財富,是連接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遺產(chǎn)。那些先天和后天獲得的秘訣(智慧),保障他們能生活或幸存在森林中。亞馬遜部落成員之間沒有嚴格的親族關(guān)系,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制是這個沒有戰(zhàn)爭意識的共同體的家庭關(guān)系的基礎(chǔ),社會凝聚力的基礎(chǔ)。
“謝謝”這個詞在Zo'é的語言里是不存在的,因為這里自發(fā)地實行分配制。他們自己沒意識到:Zo'é印第安人首先屬于他們的部落,在這個集體里,一切分配均按永恒的法律。這里沒有個人利益和個人榮譽,顯而易見,部落里有那么多的相互幫助,他們之間不用說“謝謝”!柏澙贰睂λ麄儊碚f是陌生的,“嫉妒”同樣與他們不相干。有什么需要,不用要求就會得到;“團結(jié)”是他們的第二大自然。他們什么都不缺,什么都在那兒,垂手可得。在需要和滿足之間,存在著一種罕見的準確的平衡。與先于他們成百萬計的美洲印第安人一樣,Zo'é人與大自然、與部落其他成員的聯(lián)系是異常密切的。與此相反,在亞馬遜西北部的部落是“兇猛的人”。Zo'é在世界熱帶雨林深處過著安定平靜的生活,還沒出現(xiàn)過使他們感到憂慮的長久的沖突。
如果例外地出現(xiàn)了緊張情況,他們采取非暴力手段,抓住主要肇事者,把他們帶到土地上,讓他們一動不動,由一個女人去胳肢他們的肚皮……一切恩怨都在一片哈哈大笑中結(jié)束。Zo'é人的精神上的解毒劑就是把一切沖突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他們砍斷一顆樹或者捕獲一只野豬,幾乎都用手臂做一種調(diào)解的禮儀,請求原諒。他們捕殺動物只是為了填飽肚皮,在與動物復(fù)雜的共謀關(guān)系中求得生存。如果某些動物在他們的弓箭下幸免喪命,他們將永遠保護這些動物。他們都是出色的獵手,但也涉足農(nóng)業(yè):種植木薯,不同種類的辣椒,各種各樣的香蕉;采集栗子,多種植物的塊莖;他們收割野生棉花,做繩索和裝飾用……。
Zo'é人不糟踏大自然,他們意識到他們的生命掌握在他們所頌揚的大自然的手中,他們從自然界只提取他們所需。與我們的歷史形成鮮明的對照,我們固執(zhí)地認為,從大自然的束縛中擺脫出來是一種進步和解放……
Zo'ére人唯一損害的,就是下嘴唇的裝飾物”Poturu”——把一根木棍插進下巴里。那是一種美的標志,同時顯示本人的社會身分。
在Zo'é人的生活中蘊藏著一種美。他們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他們相互接觸、攀談,精心照顧孩子,心悅誠服地照顧和支持長者。有任務(wù),但沒有工作,也沒有義務(wù)。一些人去打獵或捕魚,另一些人洗澡或磨箭頭的時候,其他一些人簸揚糧食,織物件,做飯,料理家務(wù)。他們也做游戲,唱歌,跳舞,打扮,學(xué)習(xí),教育……而更多的時候是什么也不做,沒有那么多煩惱和憂慮。精神自由馳騁,面上喜笑顏開。他們清楚地了解,在當(dāng)前應(yīng)當(dāng)快樂生活,時間,就像亞馬遜——無窮無盡。
Zo'é人惟一的財富就是森林。他們無意識地教導(dǎo)我們:幸福并不存在物質(zhì)當(dāng)中;幸福是一種善良,存在于人的靈魂當(dāng)中。
地理造就了歷史,今天,歷史卻攪亂了地理。法國作家夏多勃里昂(Chateaubriand)痛苦地斷言:“森林誕生在人類之前,而跟在人類后面的卻是荒漠”。森林養(yǎng)育了印第安人,而森林將要消失的預(yù)示將敲響他們的喪鐘。令人稱奇的是,這也可能就是我們?nèi)祟愊У男盘枺驗槲覀內(nèi)祟惖拿\和熱帶雨林尤其和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關(guān)系是那么密切。然而,森林里每天都有新的采伐面,破壞面積就更大些!拔拿髦稹币呀(jīng)使相當(dāng)于法國面積大小的亞馬遜森林遭到毀壞。
為了從森林中奪取礦藏資源,給少數(shù)人提供更多的奢侈品,讓一些人過更舒服的生活;為了明天種植更多的甘蔗,給最富有國家提供農(nóng)業(yè)碳氫燃料——每秒鐘有100平方米森林化為烏有,每年達2百20萬公頃森林消失。在這個封閉的世界,我們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沒有出路。了解了一些Zo'é“和諧王國”人的生活,我們得到了一種啟示:有一條基于兩項珍貴規(guī)則的嶄新的崇高的道路,這兩項規(guī)則就是——節(jié)制和分配制!瓱o論我們在什么地方,我們的每個行為,每個個人和集體的消耗行動,都要從我們的未來著眼,都應(yīng)由我們的未來來決定。
亞馬遜是我們?nèi)祟愇kU的中心,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亞馬遜人。
出處:李憶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