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民宿品茶 張銳鑫 攝
2023年秋,閑坐在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qū)首陽山街道鹿峰村“山水隱廬·塬上有家”微度假綜合體塬上精舍,云卷云舒間,仿佛世間一切煩惱都風輕云淡。
修竹石徑、石墻黛瓦、朱門雕窗,以及門口那棵攔腰粗的老國槐,共同訴說著這間清代古民居的滄桑過往,也見證著鹿峰村老村落的滄桑巨變。
高端民宿一房難求的背后,并非順風順水
“想不到吧?一年前,這里還人跡罕至、一片斷壁殘垣。”今昔對比間,鹿峰村老支書趙福利話中夾雜著感慨和自豪。
2002年,鹿峰村約500戶村民從山腰塬上整村搬遷至山腳。交通便利了,水電也通了,但老村舊宅從此沉寂。就在2023年,這里卻突然成為旺季一房難求高端民宿集群,7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甚至在此長租,在好山好水中談生意。
撂荒20年,一朝“把命改”。這背后其實并非順風順水。
鹿峰村毗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白馬寺等熱門景區(qū),擁有300余處老宅、90余孔窯洞、15處地坑院、百歲以上古樹若干。在趙福利眼中,老村雖廢棄,但滿滿是豫西古民宅的韻味,“老村雖老,但越老越值錢”。
前幾年,趙福利一直有開發(fā)老村的想法,東奔西走,卻一次次被資金、配套設施等問題難倒。
“水電齊全不?”“手機信號塔建起來沒?”“路好不好走?”客商直擊痛點的“三連問”,每每問起,總讓趙福利喘不上氣。
搭上發(fā)展高端民宿的“風口”,老村落迎來轉機
風吹雨淋,時光黯淡了老村的光彩。好在,搭上發(fā)展高端民宿的“風口”,作為老村落的鹿峰村,迎來了從破敗到興盛的轉機。
2022年,偃師區(qū)以鄉(xiāng)村運營為抓手推進鄉(xiāng)村建設,在全域推進農村供排水一體化、全面整治人居環(huán)境的基礎上,前置運營思維,盤活鄉(xiāng)村資源。“區(qū)里花100多萬元打了口500米深井,還升級了6公里的柏油路,新建了變壓器、信號塔。這些工程如果全靠村子,想都不敢想。”趙福利感慨。
巢暖引鳳棲。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鹿峰村與專業(yè)運營商河南宿聯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成功簽約,確定了“運營商+村集體+村民”的鄉(xiāng)村運營模式,激活“人”“地”“錢”等資源要素。乘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東風,鹿峰村老村發(fā)展的大幕開啟。
修葺一新的民宿 張銳鑫 攝
從主打親子露營的趣野營,到圍爐煮茶的窯洞小院,休閑設施沿溝而建。一年間,項目一期總投資3000多萬元,閑置廢棄的老宅子被修葺、翻新為30多間優(yōu)雅別致的精品民宿,讓老村落“從頭到腳換了個模樣”。
2023年4月試營業(yè)后,每天最高近千元的價格,沒有阻擋城里人體驗的熱情。
打造綜合性產業(yè)板塊,繪就鄉(xiāng)村振興新圖景
民宿興旺,村民受益。
昔日與黃土地打交道的鹿峰村民李娜,如今換上一襲凝脂白旗袍,身份從普通農民變身民宿管家。
一個月兩三千元的薪水,不只意味著有了份穩(wěn)穩(wěn)的收益,更使她終于可以一邊在家門口打工,一邊照顧小兒子。“以前是被拴在村里,現在心甘情愿留在這里。”從“拴”到“留”,一字之差,道盡了李娜“輕舟已過萬重山”般的收獲感。
如今,項目“股金+薪金”利益聯結機制,不僅實現20名本村村民就業(yè),還讓全體村民成為項目股東。昔日廢棄民宅,搖身一變成了村里人的“搖錢屋”。
“這么多年,村集體年收入一直在一二十萬元的水平轉悠。今年,這個數字很有可能破百萬。”趙福利說,民宿只是開發(fā)的一部分,按照規(guī)劃,整體項目分三期進行開發(fā),三五年之后將形成涵蓋民宿民俗、康養(yǎng)、體育、創(chuàng)意、創(chuàng)業(yè)等在內的綜合性產業(yè)板塊,一幅更加秀美富足的鹿峰村振興圖景正在漸次展開。
踏上高端民宿發(fā)展的大潮,鹿峰村找到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老樹發(fā)新枝,迎來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