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又是一年金秋時,中秋將至,這個最佳看星星看月亮吃大餐的中秋節(jié)就要到來了!今年中秋的三天小長假你想好去哪了嗎?鄭州綠博園為大家準備了很多有關中秋的活動,這個中秋來綠博園,絕對讓你不虛此行。

上面這些面具看上去是不是有些奇怪,千萬不要感到驚訝,今年中秋,綠博園邀請全國各地儺戲表演隊伍進行比賽演出,吹彈彈奏,一啟從和,氣氛熱烈,特色濃郁,營造出藝術節(jié)的熱烈,喜慶氣氛,也讓廣大群眾領略國內(nèi)各地儺舞儺戲的不同風采。

什么是儺戲
儺戲,又稱儺堂戲、端公戲,是在漢族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戲曲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它是漢族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和原始戲劇的綜合體。

儺戲的起源
儺戲最初源于民間法師道場的師公戲,是我國民間百姓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而在生產(chǎn)勞作中創(chuàng)造的歌舞。

儺戲的表演特點
儺戲的腳色行當分生、旦、凈、丑,多數(shù)戴面具表演。面具用樟木、丁香木、白楊木等不易開裂的木頭雕刻、彩繪而成,按造型可分為整臉和半臉兩種,整臉刻繪出人物戴的帽子和整個臉部,半臉則僅刻鼻子以上,沒有嘴和下巴。

儺戲的演出形式
首先,它的表演大多戴面具。另外,儺戲的演出形式與其他戲曲不同,它與沖儺等宗教活動融為一體。在儺戲演出中,還穿插著不少巫術表演。如撈油鍋、捧熾石、過火炕、跺火磚、吞火吐火、踩刀梯等。

想現(xiàn)場感受儺戲的文化魅力嗎?那就來綠博園過中秋佳節(ji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