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走進展館,習近平總書記依次參觀了“千年旱魔,世代抗爭”、“紅旗引領,創(chuàng)造奇跡”、“英雄人民,太行豐碑”、“山河巨變,實現夢想”、“繼往開來,精神永恒”等展覽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年洞強調: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紅旗渠精神永在。
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fā)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
紅旗渠精神永在!——習近平
10月28日上午,習近平在安陽林州市紅旗渠青年洞考察。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紅旗渠修建從1960年2月正式開工,到1974年8月全部竣工,10萬英雄兒女在黨的領導下,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逢山鑿洞,遇溝架橋,頂酷暑,戰(zhàn)嚴寒,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在萬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時隔半個世紀,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再現當年建設場景,體會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紅旗渠精神。
▲千軍萬馬上太行。(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在太行山上的奮戰(zhàn)中,數以千計的人們用獨輪車把修渠用的水泥、石料源源不斷地運往工地。(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林縣縣委書記楊貴走在群眾前面。(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劈開太行千重山。(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紅旗渠是炮崩出來的,也是獨輪車推出來的。(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紅旗渠就是這樣,用一方方石塊、一锨锨泥土壘砌而成。(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姐妹同力。(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在這座長數百米的奪豐渡槽施工工地上,找不到一件鐵質工具,因為這一方方石塊都是民工們用木吊桿拉上橋頂的。(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紅旗渠上150多座渡槽就是這樣架設起來的。(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沒有炸藥自己制,沒有工具自己造,修渠民工中的能工巧匠,不斷為工地制造工具,提高生產效率。(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1960年2月,當總干渠修到狼牙山“小鬼臉”時,一邊高山擋道,一邊懸崖峭壁,除了開山鑿洞,別無他法。紅旗渠工程指揮部當即決定,組織一支青年突擊隊來征服這一天險。300多名青年,經過17個月的英勇奮戰(zhàn),終于鑿通了這個巖石隧洞。(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太行山上處處擺戰(zhàn)場,人人逞英豪。(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修渠民工以藍天為被,大地為床,露營在山野,吃住在山洞。(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凌空除險。(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英雄懸崖忙開鑿。(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紅旗渠總干渠可以說是用炮崩出來的。逢山劈山,遇嶺鑿洞,全靠炮崩,而放炮又全靠人工點燃,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⒏鶓{著他的勇敢機智,帶領炮手在懸崖開鑿、裝藥放炮數以萬次,被人們譽為“爬山虎”、“神炮手”。(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為紅旗渠精心填泥縫的姑娘們。(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修建長800多米的曙光洞時,因為洞身要經過村莊,不能放炮,全靠一錘一釬的開鑿。王師存連續(xù)數月沒走出山洞,洞內塌方、缺氧、斷水、斷電,他毫不畏懼。在他的帶領下,曙光洞開鑿工程如期完工,保證了三干渠按時通水。(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開鑿曙光洞。在紅旗渠指揮部,任職最長的指揮長就是馬有金,他長年累月奔走在工地上,臉被太陽曬得黑乎乎的,所以被大家譽為“黑老馬”。工地上哪里有險情,哪里有困難,他就會出現在哪里;修渠民工身上有多少土,流多少汗,他身上就有多少土,就有多少汗。他和民工沒有什么兩樣。(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1965年,紅旗渠總干渠勝利建成。漳河水按照人們的意志,流入林縣,實現了林縣人民多年夢寐以求的愿望。4月5日在分水嶺舉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禮。(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千年的愿望實現了,漳河水流入了林縣,紅旗渠通水,林縣人民實現了幾千年來祖祖輩輩的夙愿。(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漳河水流入林縣大地。(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紅旗渠建成了,一干渠鳥瞰。過去“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窮山溝,如今是“渠道繞山頭,清水遍地流;旱澇都不怕,年年保豐收”。(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紅旗渠水繞太行山,穿過層層山,繞過道道嶺,彎彎曲曲蜿蜒數百里,為古老的太行山增添了一條美麗的風景線。(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左下角為漳河水,右為紅旗渠,形成了漳河水上太行的壯觀景象。(攝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參觀者在紅旗渠紀念館拍攝展出的紅旗渠通水慶典照片(2019年7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這是蜿蜒穿行于太行山間的紅旗渠總干渠(2019年7月4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紅旗渠總干渠從一座村莊旁繞過(2019年7月5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這是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紅旗渠紀念館(2019年7月4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歲月可以風化堅硬的太行山石,唯有精神不會隨風而去,紅旗渠精神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紅旗渠精神永在。
(本文圖片除新華社圖片外,來源:林州宣傳部 紅旗渠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