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河南大學第七屆“夏文化”暑期研討班50余名師生來到位于鄭州市管城區(qū)東大街的“商都書院街墓地”考古工地,深入城市考古體驗課堂,感受考古發(fā)掘與商文化的魅力。
雨過天晴,由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師生帶隊,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學生組成的“夏文化”暑期研討班從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出發(fā),走進一線考古工地發(fā)掘現(xiàn)場,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項目負責人的帶領下,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貴族墓地被層層剖析講述。
“商代早、中期的喪葬禮制和祭祀文物在這里幾乎都能找到。”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項目負責人指向展板中的各類文物與遺跡圖片,一一為同學們介紹。從墓葬形式與禮制規(guī)范,到城墻的夯筑技巧,再到出土的最早酒禮器組合,并以發(fā)掘出土的文物為線索,向同學們展示了這座高等級貴族墓葬背后的深厚歷史。
據(jù)了解,“夏文化”暑期研討班從2018年至今已連續(xù)舉辦七屆,為夏文化研究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青年人才。此次河南大學第七屆“夏文化”暑期研討班從7月14日起正式開班,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的考古、歷史、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參與其中,為期六天的研討班將探訪鄭州、開封等地的文博場館與考古現(xiàn)場。
走過架在遺址上蜿蜒的木質廊道,看過不同時期的土層剖面后,來自河南大學2022級的碩士研究生楊勐感嘆道:“這是一次很獨特的學習機會,從文物挖掘的現(xiàn)場直面千年歷史,不僅可以對參觀者完成‘考古祛魅’,還為我們的課外實踐增添閱歷。”
參觀結束后,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文博系教授,二里頭夏文化研究院院長張立東表示,此次“夏文化”暑期研討班的舉辦,旨在讓全國各地的學生更加了解深厚的河南歷史,以及近期夏商考古發(fā)掘的進展與成就,使更多學生對夏商考古研究產生興趣,并提升河南考古在全國的影響力,推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向前邁進。
據(jù)悉,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位于鄭州商都內城東南,由兆溝、通道、墓葬、祭祀遺存等組成,是一處商代白家莊期具有兆域性質的高等級貴族墓地。墓地展現(xiàn)了早商時期高等級貴族喪葬禮制的規(guī)范,是鄭州商城近年來最為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曾榮獲“2022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央視2023年十大考古新聞”“202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等殊榮。
暑期在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考古工地持續(xù)開展的“城市考古體驗課堂”,設有考古體驗、考古課堂、文物展示、游戲互動、文創(chuàng)兌換等多種主題活動,并開放北兆溝通道、東部大剖面、貴族墓展區(qū)、南部建筑基址、南兆溝通道及沿途水井、祭祀坑等遺跡,讓觀眾近距離觀看3000多年前商代文化的真實面貌,在考古現(xiàn)場感受鄭州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歡迎廣大觀眾前往參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