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唐朝詩人羅隱筆下的蜜蜂正是汝州市葉寨村貧困戶毛占立的真實寫照。一只小蜜蜂,不僅成為毛占立脫貧增收的主要渠道,更釀出了甜蜜的新生活!
“占立哥,在家不,再來100斤蜂蜜!”村頭帶貨人老陳來到了貧困戶毛占立家,人在大門口聲音已經到了屋里了。老陳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要吃真蜂蜜,就找毛占立”。所以,毛占立家的蜂蜜不愁銷路。
毛占立是汝州市陵頭鎮(zhèn)葉寨村的貧困戶,今年70歲,肢體三級殘疾,長期慢性病,老伴去世多年,兒子現(xiàn)在信陽上大學。2016年識別貧困戶的時候,他家是因病因學導致的貧困。2016年5月,市文旅局扶貧工作隊進駐葉寨村后,對毛占立家的情況也是特別的關注。當時,毛占立身體不好,兒子在上高中,家庭收入基本靠親戚和社會救濟。
在汝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局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毛占立和兒子辦理了低保手續(xù),隊員們也在研判他家的幫扶政策。2019年兒子考上大學后,雖然毛占立的經濟負擔重了,但身體狀況反而好了一些。葉寨村身處深山村,村里有靠養(yǎng)蜂賣蜜蜂和蜂蜜致富的人,工作隊也鼓勵他嘗試養(yǎng)蜂來脫貧致富,增加收入。其實在多年前,他因為養(yǎng)蜂缺技術失敗了一次,再嘗試對他來說也是要下很大的勇氣的,尤其是年齡也大了,記憶力和行動都不如以前,他考慮再三,也是因為兒子上大學的動力,促使他再次下定決心--家養(yǎng)蜜蜂。
2020年2月,毛占立購買了8箱蜜蜂和設備開始了二次養(yǎng)蜂的道路。與蜜蜂同吃同住,蜜蜂和毛占立在自家的平房上愉快地生活著。“今年4月份,我收了260斤蜂蜜,賣了將近8000元,我又購買了5箱,今年準備好好養(yǎng)蜂。其實養(yǎng)蜂也是不賴的,只要掌握技術,我這個弱勞動力也是可以靠力氣致富的。”駐村工作隊去他家宣傳養(yǎng)蜂獎補政策的時候,毛占立胸有成竹的說:“現(xiàn)在已經繁殖成17箱了,我自己又培養(yǎng)了2只蜂王,不用再買了,節(jié)約了1600元成本投入,今年蜂蜜預計能收2000斤,到年底能收入5萬元左右,真是不賴呀!我發(fā)自內心地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駐村工作隊,永遠不會忘記共產黨的恩情!”
毛占立是個認真做事的人,他和自己的蜜蜂一起住在自家的平房上,沐浴著陽光,感受著風雨,也收獲著喜悅,也發(fā)自肺腑地感謝黨的脫貧攻堅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