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古韻的街道,頗具特色的美食,賞心悅目的漢服走秀,驚艷亮相的大型實景演出《大商朝歌》……1月1日,新年伊始,淇縣朝歌老街揭開了神秘面紗,元旦小長假期間吸引眾多游客前往。
►記憶深處的朝歌老街
一派鮮活的“清明上河圖”景象
朝歌老街即中山街,位于淇縣城區(qū)南部,南北向,從北門至中心閣,原名鼓樓街、閣北街,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街。
在2018年7月省政府公布的首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名單中,中山街名列其中。規(guī)劃范圍北起紅旗路,南到同濟大道,西至西街,東至東街。
老街兩側多為一到兩層的清末、民國時期建造的傳統(tǒng)民居和店鋪。新中國成立后,上世紀五十年代老街兩側建設了一些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化和商業(yè)建筑,例如人民劇院、百貨公司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新華書店、郵政局辦公樓等大批建筑建成,老街逐漸演變?yōu)閭鹘y(tǒng)建筑風格與新式建筑風格交織并存的獨特空間。
眾多淇縣人的記憶中,老街的長街深巷訴說著它的歷史,考究精美的建筑散發(fā)著它的底蘊。鱗次櫛比的店鋪、熱鬧的集市、李家大院……它們一起鑄就了古街的輝煌,鑲嵌在千年古城之中的朝歌老街一派鮮活的“清明上河圖”景象。
►開始嬗變的朝歌老街
一次尊重保護與提升改造的“較量”
為推動創(chuàng)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qū),淇縣于2018年5月啟動朝歌老街歷史文化街區(qū)改造項目。
街區(qū)總長600多米,寬約14米,總面積約9324平方米,分兩期推進。目前,一期同濟大道至上街路(含文昌閣)總長360米,已基本完工,改造之后的老街面積達4770平方米,吸引40余家商戶入駐;二期上街路至紅旗路以及文昌閣東南、西南兩個角,總長300米左右,已進入籌備階段。
而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淇縣人都說,朝歌老街改造項目是一次尊重保護與提升改造的“較量”。
“朝歌老街是最能代表淇縣歷史演變、商業(yè)發(fā)展和傳統(tǒng)民俗、市井文化、古建筑藝術風貌的城市街區(qū),也是淇縣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淇縣旅游發(fā)展服務中心主任郭慶軍介紹,歷經2年多的時間,淇縣傾心打造朝歌老街,精心規(guī)劃、保護修復、文化植入,在著力保護原有建筑風格特色及結構完整的基礎上,對街區(qū)進行了大幅提升改造,讓時尚文化元素與千年歷史文脈在這里交融滋養(yǎng),也讓古樸的朝歌老街煥發(fā)出了新的活力。如今,朝歌老街進入試運營階段,將成為淇縣新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標,為創(chuàng)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qū)提供重要支撐。
►煥發(fā)新生的朝歌老街
一場穿越千年的文旅饕餮盛宴
2020年12月31日晚,備受關注的大型實景演出《大商朝歌》在朝歌老街亮相,震撼的音樂、絢麗的燈光、生動的演繹,再現(xiàn)紂王出征東夷、平定戰(zhàn)亂、八方來朝、四海賓服的歷史,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觀看;
中原大舞臺上,舞蹈、歌曲、魔術、雜技、二人轉等精彩節(jié)目相繼上演,贏得了現(xiàn)場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
老街上,銅人行為藝術展演、小丑巡游、漢服走秀、薩克斯演奏等文旅活動豐富多彩,千層小火燒、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長沙臭豆腐、重慶小面、南京鴨血粉絲等特色名吃美味飄香,人們逛老街、看表演、品美食,樂在其中;
…… ……
這些活動在每周末及法定節(jié)假日循環(huán)上演。
前來游玩的市民紛紛表示,漫步朝歌老街,這里的古代建筑與近代建筑平分秋色,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商業(yè)融為一體,使人有恍如隔世之感。朝歌老街是淇縣人抹不去的記憶,修復后的朝歌老街再現(xiàn)記憶中的繁華,縣委縣政府給全縣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