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同學們,這件文物上誰是負責指揮的呢?”隨著2024年五一假期的到來,河南博物院客流不斷增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抹抹“志愿紅”格外耀眼,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河南博物院志愿者。
2024年4月26日,河南博物院志愿者覃妍潔(居中紅衣者)為游客講解婦好鸮尊。 李安 攝
覃妍潔、楊萌、劉焱都是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團隊中的青年成員,根據(jù)他們所學專業(yè),分別在中、英文講解組和宣講團進行服務。“假期客流量猛增,這個時候就需要展現(xiàn)出青年志愿者的力量。”播音主持專業(yè)的覃妍潔說。
河南博物院志愿者楊萌為小朋友提供引導服務 李嘉南 攝
有著留學經(jīng)歷的楊萌希望用英語將文物背后的故事講給更多的外國友人。“雖然文化背景不同,但文物故事的共情感是相通的,拋開冰冷的講詞,如何將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傳播出去,這是我們英語志愿者一直努力的方向。”楊萌說。
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劉焱(左一藍衣者)為高校志愿者講解 李安 攝
曾經(jīng)不善言談的劉焱,如今為幾十位高校志愿者宣講時也能洋洋灑灑,激情澎湃。“剛畢業(yè)時我就像棉花蜷縮成一團,通過這幾年的志愿服務,我像一塊海綿膨脹開來,充滿了自信。”劉焱說。
近年來,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團隊以館藏文物為依托,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普及知識,努力讓文物“活”起來。截至目前,團隊累計為公眾義務服務310多萬小時。
“期待更多青年加入志愿者團隊。”這是三位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共同的期盼。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