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眾號的后臺,收到一條來自山東的投稿:來自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的初中生宋佳澍,把自己7月在河南旅游的體驗整理成了七篇長達(dá)兩千余字的詩詞文賦。
在太行大峽谷,他看見“唯見高嵩巍峨處,層巖巨淵,疊嶂而起”;在清明上河園,他聽見“冰糕蠶餅作流糊,叫賣聲連河道寬”。九天河南之行的見聞,在這個13歲少年的筆下,變得繪聲繪色起來。
身為山東人,對河南十分親切
“我是山東省八年級的一名學(xué)生,出于對歷史的熱愛,對歷史人物的崇拜,7月,我和媽媽來到了河南,從安陽、林州到鄭州、開封、洛陽,一路從北向南感受著、體驗著、抒寫著。現(xiàn)在將作品整理成一個文件,期待下次更好的遇見!”
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眾號留言的這位初中學(xué)生叫宋佳澍,他將自己暑期游河南,寫給河南各景點的七篇詩文賦整理成文件,發(fā)送至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老家河南新媒體矩陣的官方郵箱。
點開文件,我們能跟隨這名來自山東省13歲初中生的視角,近距離體驗河南行帶給他的震撼。
“奠曹魏之基,揮亂世之鞭,攬絕世之才,揚萬世之名。”在曹操高陵,宋佳澍抬頭仰望自己“偶像”的雕像,低頭寫下一首送給曹操的《魏武帝賦》。
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宋佳澍用詩詞表達(dá)內(nèi)心的觸動,“自古英雄,豫以河南。多少古今,笑談烽煙。”
來到龍門石窟,他在大巴車上迫不及待地創(chuàng)作,“石窟之中,浮屠儼儼,雕琢儺儺,藝工瑰寶,天下之絕。”
站在老君山腳下,他讓媽媽幫自己記下此行的隨筆,“噫,老君山之秀,古來稀也。山勢巍峨,挺拔入云,其形如龍,其勢如虹。”
這是宋佳澍第一次來到河南,之前他只是在別人口中和書籍短劇中了解過這里,“我早就聽說過河南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每一座城市都非常有厚重感。”
身為一個山東人,河南對于宋佳澍來說十分親切,“我感覺山東和河南兩省之間,本身都是農(nóng)業(yè)大省,又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像我們山東就是孔孟之鄉(xiāng),而河南又是華夏文明的起源之地,兩個省之間的人情味兒也非常的濃厚。”
宋佳澍細(xì)數(shù)河南對自己的吸引之處:河南歷史悠久,博物館數(shù)量多,文物量很多,而且景色優(yōu)美,交通四通八達(dá),美食也令人垂涎欲滴。如此多的優(yōu)點,讓他早在一年前就規(guī)劃著要來河南旅游。
純粹地想去贊美河南的名勝古跡和風(fēng)土人情
“今年暑假,孩子自己選擇要來河南旅游,他就是奔著河南厚重的歷史去的。” 宋佳澍的媽媽楊平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規(guī)劃這趟河南之行時,她很尊重兒子的意見。
在她看來,這幾年豫魯文旅宣傳走進(jìn)了普通人的心坎,能更好地與大眾產(chǎn)生共鳴,產(chǎn)生情感上的寄托,“帶孩子出游,也是讓書本所讀和親身體驗結(jié)合地更好。”
楊平和丈夫都是中文系畢業(yè),家里藏書很多,孩子尤其愛看文學(xué)類的書籍,這也給兒子的成長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平時宋佳澍會進(jìn)行不同題材的古文體創(chuàng)作,試著和古人比比誰寫的更生動。
但此次來到河南,給河南的景區(qū)寫下這些詩文,宋佳澍更多是“有感而發(fā),就是純粹地想去贊美河南的名勝古跡、贊美河南的風(fēng)土人情。”
在旅途中,宋佳澍不錯過任何一個靈感爆發(fā)的瞬間, “當(dāng)我來到河南老君山,看到中天門,看到張友茂寫的石刻《景室勛德植森頌》時,我就想著晚上回酒店后,也要寫一篇詠嘆河南景色的詩文,用自己的文筆把河南美景描繪出來。”
“河南帶給了我的不只是期待,也助力我開啟了更為廣泛的閱讀。”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宋佳澍發(fā)現(xiàn)了更多豫魯兩省相似的元素,“山東的泰山、河南的太行山,都有一種不屈服的精神在里面,還有很多仁人志士都是愛國的榜樣!”
“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開封,這里的出租車司機很和善,也很樂意為外省人講解河南的文化。”開封給了宋佳澍在這趟旅途中最難忘的回憶,在萬歲山武俠城,看過傳統(tǒng)演出,一場電音節(jié)和燈光秀又讓他大開眼界,感受到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魅力。
宋佳澍笑著回憶,實際上,從坐上高鐵的那一刻,他就已經(jīng)和朋友們分享起河南的點點滴滴。
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jìn)入開學(xué)狀態(tài),但他說自己趁著假期,肯定還會再來河南,“我想在春天看洛陽的牡丹,想去許昌和南陽聽‘挾天子令諸侯’和諸葛亮的故事,我還想在紅旗渠和石板巖體驗漂流,再來一次涼爽的河南之行!”
老家河南新媒體矩陣特別為宋佳澍準(zhǔn)備了一份紀(jì)念禮物——由河南文旅投資集團與河南博物院聯(lián)袂打造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打卡河南”集章手冊典藏版,歡迎下次再來打卡河南,我們期待著這位山東少年更多的創(chuàng)作!
宋佳澍部分作品
↓↓↓
太行中賦(摘選)
宋佳澍 7月20日作于太行大峽谷
癸卯七月,日正于首。馭車而行,唯見高嵩巍峨處,層巖巨淵,疊嶂而起,人聲沸雜,是日矣。吾至太行中,乃有感,遂成文。
階階踱而行,青蔥足步履。積片足磊筑,石存水清清。欄見在我手,不足百步已然倦乏。
泉涌出何處?望遠(yuǎn)但見重?fù)Q階梯多少環(huán)。心忘卻,可棄之敝屣否?一步穩(wěn)固步步深入。清泉源來入聳至。三面環(huán)固,飛流疾疾入天際。坐井觀天,茫茫大千渺渺。
雎鳩及錦鯉,盎然存生機。鳴叫空轉(zhuǎn)幾回。吶喊釋吾怨,鳴聲表吾志……
唯河南(摘選)
宋佳澍 7月24日作于中牟縣《只有河南 戲劇幻城》
黃河以南,五谷豐登。
百載樹人,千載利國。
稻麥及黍,育以萬人。
天無絕路,開原破天。
神農(nóng)有虞,軒轅指劍。
虞夏萬物,殷商極殿。
周而復(fù)始,秦月漢關(guān)。
儒道冥思,法墨跡靚。
孔丘李耳,夕陽林間。
遙望官渡,烏巢局面。
隋及盛唐,古之繁衍……
國風(fēng)·周南·龍門(摘選)
宋佳澍 于7月25日作于洛陽洛龍區(qū)龍門石窟
龍門存靈,千利絕遺,
刻石掇痕,光流陰轉(zhuǎn)。
石窟之中,浮屠儼儼,
雕琢儺儺,藝工瑰寶,天下之絕。
龍門斷鉅,伊水潺潺,
石窟巍峨,歷史長河。
佛屠靈動,佛光普照,
仰而坖行,越陌度阡,永難泯盡。
石窟之內(nèi),像極栩栩,
線條流暢,形態(tài)各異,
或慈目善善,或莊嚴(yán)穆穆,
或交而迎迎,或靜謐沉沉。
龍門存靈,文化絕璧,
歷史長河,歲月流轉(zhuǎn)……
老君山賦
宋佳澍 7月26日作于老君山下
噫,老君山之秀,古來稀也。山勢巍峨,挺拔入云,其形如龍,其勢如虹。峰巒疊翠,松柏林立,石徑蜿蜒,幽谷深深。朝霞映照,瑞氣千年,夕陽西下,霞光滿天。
春日草長,夏至花開,秋風(fēng)掃落葉,冬雪披素裳。四時更迭,景致各異,令人心曠神怡,忘卻塵世煩憂。道家勝地,仙蹤何處,唯有老君山,獨占鰲頭。
沿階而上,步步高升,心馳神往,心曠神怡。道觀矗立,香煙繚繞,鐘聲悠揚,暮鼓晨鐘,古韻長存。老君爐前,仙鶴展翅,瑞獸相伴,仙草奇花,皆為道家修身養(yǎng)性之所。
登頂而望,天地蒼茫,風(fēng)云變幻,人間煙火,盡收眼底。山川壯美,令人心曠神怡,感嘆自然之神奇,人生之渺小。道法自然,道心如磐,唯有心靜如水,方能得道升仙。
老君山之靈秀,非筆墨所能形容,唯有身臨其境,方能體會其勝境。道家文化,源遠(yuǎn)流長,老君似明珠,嵌于中原,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