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示范區(qū)古樹名木保護情況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今年,濟源將把域內(nèi)673株古樹名木資料檔案錄入全國古樹名木智慧管理系統(tǒng),屆時,將進一步提升示范區(qū)古樹名木信息化、可視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濟源古樹名木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分布面廣。據(jù)統(tǒng)計,濟源現(xiàn)登記古樹名木有673株,分21科34屬42種,品種涵蓋銀杏、國槐、皂莢、側柏、紅豆杉等,多集中在邵原、王屋、大峪、坡頭等地。
其中,國家一級古樹(500年以上)170株;國家二級古樹(300~499年)216株;國家三級古樹(100~299年)287株。
近年,濟源積極開展各項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先后為每株古樹名木建立了保護檔案,登記古樹基本信息、照片資料、管護單位等,并制作古樹名木保護標識牌,將每株古樹名木的信息錄入“河南省古樹名木保護系統(tǒng)”,設置省級身份編碼和信息二維碼,為科學有效管理古樹名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濟源還率先在全省制作了“濟源古樹名木”微信小程序,通過小程序,可查看全市古樹名木檔案信息,并可通過樹種、地域、保護級別等分類查找古樹名木,還可通過每株古樹名木的空間定位功能,利用手機導航直達。
古樹名木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chǎn),具有珍貴的生態(tài)、文化、景觀和生物學價值。今年以來,為進一步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濟源又積極爭取到省級古樹名木保護資金100萬元,用于對古樹進行復壯修復。目前,已篩選出50棵古樹并制定了保護措施,編制了具體方案。
保護好古樹名木任重而道遠。下一步,示范區(qū)將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嚴格落實養(yǎng)護責任,科學實施搶救復壯,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深入挖掘古樹名木承載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講好古樹名木故事,讓廣大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古樹之美,讓保護古樹名木成為全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