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指導,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基金會主辦的第五屆“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評選結果揭曉,由河南博物院傾力打造的短視頻紀錄片《中原藏珍》成功入選。
《中原藏珍》系列視頻由河南博物院獨家策劃、拍攝制作、推送展播,以聚焦展現文物原貌品相和專家解讀文物背后故事為主要傳播內容。自去年1月啟動以來,經過一年多的持續(xù)推廣,成為河南乃至全國文博領域奉獻社會的系列歷史文化類視頻力作。
· 緊跟時代步伐推出《中原藏珍》
在信息化時代,展廳的面積是有限的,但是網絡空間是無限的!吨性卣洹吠瞥瞿康木褪前盐奈镆远桃曨l的形式,讓觀眾在家里、在路上、在任何地方,更加便捷的了解中原歷史、中原文化。
河南是華夏文明的開源和繁盛之地,作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擁有館藏文物17多萬件(套)。讓更多民眾能欣賞到河南地區(qū)難得一見的“國寶”風貌,河南博物院精心策劃,高質量攝制推出百集文物紀錄片《中原藏珍》,讓人們隨時隨地零距離與文物“對話”,感受珍貴文物的恒久魅力,感受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大大拓展了博物院影響社會的物理空間,并在潛移默化中宣傳河南厚重歷史,彰顯河南人的文化自信。
· 多種視頻形式講述文物故事
從2019年1月以來,《中原藏珍》系列視頻以聚焦展現文物原貌品相和專家解讀文物背后故事為主要內容,成為河南省乃至全國文博領域奉獻社會的專題系列歷史文化視頻精品力作。為全面展現文物價值、內涵,2019年6月,《中原藏珍》再度升級,推出了10分鐘以內《中原藏珍·講述》系列長視頻,通過專家深度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文物“活”起來,進一步展現河南厚重歷史文化,不斷提升中原文化影響力。
· 考究的選題,前沿的拍攝技術
籌建團隊、加大投入、高標準拍攝是河南博物院在多媒體傳播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拍攝過程中,如何從浩如煙海的館藏文物中選出拍攝文物,是一個非常艱難過程。除了重磅“國家寶藏”外,把具有一定歷史性、科學性、藝術性的國寶作為首選,另外還有把最近幾年的收藏品也作為拍攝對象,拍攝文物涵蓋了青銅器、玉器、陶瓷器、象牙器、金銀器等各種類型。在高標準要求的情況下,為確保文物的安全,在庫房搭設專業(yè)攝影臺進行拍攝。采用專業(yè)4K電影機,電動智能軌道、搖臂等多種設備,多機位全方位拍攝。在后期制作上,通過多種科技手段全面細致地展示珍寶的全貌和細節(jié)。
· 《中原藏珍》主要講述什么?
通過文物故事、立體展示、動畫還原的視頻形式,以2分左右鐘短視頻,10分鐘以內《中原藏珍·講述》系列長視頻,講述文物故事,展現河南歷史文化,提升中原文化的影響力。
截至目前,《中原藏珍》短視頻已播出95期,長視頻《講述》播出20集,從瀏覽版的短視頻到講述版的長視頻,從器物展示到專家解讀,由表及里、由淺到深,多媒體大平臺、移動端傳播文物信息及文物故事,與百姓面對面,打開了一扇解讀歷史的窗戶,并且做到了有創(chuàng)意地講好文物故事。
拍攝現場
· 從數據看《中原藏珍》的關注度
《中原藏珍》短視頻分別在河南博物院新媒體各平臺、學習強國全國一級平臺、河南學習平臺、大河網、河南人大網等重要網絡平臺媒體持續(xù)播出,形成新的社會看點和亮點。
截至2020年9月,學習強國播出43集,總瀏覽量457萬余次,《中原藏珍·鷹蘊》總瀏覽量693萬余次。
截至今年10月,在學習強國河南學習平臺下設《中原藏珍》《中原藏珍·講述》《中原藏珍·鷹蘊》專題,目前推送《中原藏珍》95集、《中原藏珍·講述》20集。
《中原藏珍》在學習強國平臺每期有效閱讀量為60萬+,大河網有效閱讀量約100萬,騰訊企鵝號有效閱讀量約50萬+,院官方微博有效閱讀量約429萬+。2019年3月,《中原藏珍》系列視頻超高清版本走進全國兩會河南團駐地展播,超過40家媒體給予報道,關鍵詞“中原藏珍”全網相關數據約3174萬。
2019年9月,《中原藏珍之蓮鶴方壺》曾獲國際博協(xié)國際視聽多媒體藝術節(jié)大獎銀獎;2020年6月,系列視頻榮獲國家文物局舉辦的“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新媒體)”入圍項目第一名;2020年10月獲“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活動獎。
據悉,截止目前,《中原藏珍》系列短視頻已拍攝近百期,成為推動河南博物院向數字化、影像化發(fā)展提升的一個良好契機。下一步,河南博物院在此基礎上將嘗試更多形式,形成自身獨有的品牌,打造一個鮮活的“國際豫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