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此地是一種神圣,走近此地是一次褻瀆,離開此地是一番悔痛。 —— “行動散文”履行者 羅時漢
修學旅游,是一種游歷,更是一種體驗。
大凡熱衷修學旅游的人,都深信一句話:未經(jīng)旅見的知識者,只不過是有一只翅膀的鳥兒,行之不遠。這也說明,學與游應該是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這也應了那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的確,每一處旅游地,都隱藏著書本里找不到的人生感覺,都需要用真誠之心去領(lǐng)悟、參與和融入。
一般來說,修學旅游的目的很簡單:或見證文化,梳理感覺,或體察真知,求得精神振奮,總而言之,短暫的修學旅游可能會給人帶來一種大精神和大胸懷,而這種大精神和大胸懷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
修學旅游最早在歐美以及經(jīng)濟較發(fā)達的亞洲國家如日本等國興起,修學旅游在這些國家的盛行,一是其教育理念使然,二是學生的自理、自知、自立方面的客觀要求。中國的修學旅游雖起步較晚,但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修學旅游市場越來越火熱,每到暑假寒假,“修學旅游”這塊招牌都十分養(yǎng)眼,修學旅游風越刮越盛。
只是眼下中國的修學旅游,過多追求景點和玩樂,家庭消費的支出也日益奢侈,已對修學游的真實涵義形成一種褻瀆,嚴重脫離了修學旅游的目的。
修學旅游,應是以一個以學業(yè)主題為目標的旅游行為,旨在突出一個“學”字,讓參加者在旅游的過程中要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學有所成,這,才是修學旅游的用意所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
隨著高考結(jié)束、暑假到來,高校“修學游”日漸升溫。修學游既能開拓視野,也能讓學子們體驗生活、鍛煉自身的同時認識更多朋友。
校園是一本耐讀的書,很多知名學府,久遠的歷史賦予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趁著暑假到校園走一走,感受書中的卷香,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尋找我們河南本土最美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