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jīng)常會讀到下面這些標語:
水是生命之源,節(jié)約用水,從點滴開始,不要讓人類的眼淚,成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
也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數(shù)字:
地球上70%都是海洋,人體由75%的水組成,人體不攝入水,只能存活不到七天......
如果地球沒有水,它會變成這樣
但我們大多數(shù)人也許都不曾真正經(jīng)歷過極度缺水的生活。在林州紅旗渠流傳著這樣一個關于水的悲慘故事——
大年三十,桑老漢五更便爬上黃崖泉去擔水,幾十里山路一直挨到天黑才接滿一擔水回村。新過門的兒媳去村口接公公,天黑路滑,又是小腳,接過擔子剛走幾步,一不小心被石頭絆倒,一擔水灑了個凈光。
想到全家人過年沒了水喝,兒媳又羞又愧,大年初一,桑老漢從鄰居家借來水后,卻發(fā)現(xiàn)兒媳已經(jīng)在萬家團圓的除夕夜上吊自盡了......
這個故事似乎解釋了當年幾十萬林州人民為什么下決心要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修建這樣一條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用他們的青春書寫了“世界第八大奇跡”。
“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這十六字的紅旗渠精神,也成為了河南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其實,這些精神離我們并不遙遠,其中一位紅旗渠故事小人書里的主人公還來到了節(jié)目現(xiàn)場。
他叫張買江,書中的他只有17歲,而如今,他已經(jīng)是70歲的爺爺了。這個紅旗渠特等勞模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紅旗渠故事。
•紅旗渠的咽喉渠段--鸻鵡崖
張買江說,當年渠上有很多年輕的姑娘也在干活,因為缺水,修渠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一家三代譜寫紅旗渠贊歌
張買江的父親張運仁,是第一代修渠人,一次施工中,他不幸被爆破的飛石砸中,當場犧牲,年僅38歲。父親犧牲后,母親將13歲的張買江送到了渠上,并告訴他:如果不把水引過來,就不要回家。
張買江的父親張運仁
“背鋼釬、捻鉆、點炮”,13歲開始修渠的張買江成了工地上年齡最小的勞動模范。
紅旗渠通水那天,張買江捧著獎狀從表彰大會回來,鄉(xiāng)親們沒有一個人打水,他們要等著張買江挑起這紅旗渠的第一桶水。
令人欣慰的是,張買江的兒子張學藝,又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在紅旗渠合澗渠管所工作,一年四季修渠護渠,守護著這條祖輩們用生命建造的紅旗渠。
•穆青口中的“小鬼” 白給個清華都不上
張買江15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當時的新華社社長穆青。那天穆青看到一個“小鬼”背著127斤的水上山,說道:你是個豹子,是個小老虎啊!于是“紅旗渠小老虎”的稱號就傳開了。
張買江27歲時,省里提出讓當年修建紅旗渠的年輕人去學習深造,僅有的一個名額給了張買江,而且還是清華大學。張買江去了北京,進了清華大學的校園,可是僅僅五天時間,他就跑回來了,對此,張買江一點也不后悔,因為他覺得還是回來多出力多干活更踏實!
五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張買江在退休后依然保持了紅旗渠勞模的本色,不管在哪里,他都熱情似火,他講述的紅旗渠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