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美食首推黃河鯉魚。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孕育了豐富的物種,其中尤以黃河鯉魚最為出名。
小浪底的野生魚金鱗赤身、形體梭長,口感肉質緊密、香嫩,爽滑間還帶著一點彈性,有嚼勁且無泥腥味。經(jīng)國家權威機構檢測后發(fā)現(xiàn),黃河野生鯉魚富含人體所需的鐵、銅、鋅、硒、鈣、鎂、磷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硒的含量是普通鯉魚的6倍,鈣的含量是普通鯉魚的4倍。吃野生正宗黃河鯉魚到小浪底,已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選擇。
小浪底河蝦
小浪底的河蝦味道鮮美,肉質鮮嫩,而且河蝦的營養(yǎng)豐富,且其肉質松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后需要調(diào)養(yǎng)的人是極好的食物。常言道“七分食材,三分廚藝”。每逢河蝦上季時節(jié),大量鮮香河鮮登上食客餐桌。新鮮的河蝦,經(jīng)過清蒸、爆炒、熏烤、油炸、燉煮等不同烹飪方式,呈現(xiàn)出不同的佳肴特色。吸引了游客紛沓而來。
白條兒
在波光粼粼的透亮的黃河小浪底水庫中聚集著一群群長不過兩寸的小魚。它們身形瘦長,青灰背脊、銀白腹部,翻身游動時速度極為迅猛,白鱗銀光閃閃,如一團白光掠過,這就是“小白條兒”。“小白條兒”的學名叫做白條魚、餐條魚,是屬鯉科的常見魚類。它最喜食藻類和小蝦,喜歡群居棲息于溪、湖等流動水域上層,但對水質比較挑剔。大魚不易釣獲,釣一包小雜魚比較容易。殊不知,小雜魚也是魚肉,烹調(diào)得法,營養(yǎng)美味具佳。
油炸小魚,原汁原味,左酒下飯,堪稱美味佳肴。小雜魚品種很多,常見的有白條,船丁子,麥穗魚,小馬口魚,小翹嘴魚,小鯽魚等。以白條、船丁子、麥穗的口味最佳。
野生鯽魚的生命力十分頑強,以水草叢生的淺水湖和池塘較多,也棲于江河、湖泊、池沼、河渠中,于是練就了一身金剛鐵骨。腹部色淺,背部發(fā)暗,體色因產(chǎn)地而異,睡覺時身體呈直線型向一側傾斜,會把腹鰭背鰭尾鰭都收起來,魚是沒有眼皮的,所以一直睜著雙眼。
野生鯽魚
野生鯽魚營養(yǎng)全面,含蛋白質多,脂肪少,肉質細嫩,肉味鮮美,食之鮮而不膩,經(jīng)常食用可補充營養(yǎng)增強抗病能力。李時珍說:“鯽喜偎泥,不喜雜物,故能補胃。冬月肉厚子多,其味尤美。”鯽魚的食用方法有很多,不僅可以做湯熬粥炒菜,小鯽魚炸成干吃起來也很方便,不過這么多的做法里,還要數(shù)鯽魚湯最有營養(yǎng)。
炒扁垛
扁垛是一種用紅薯粉做成的濟源特色美食。過去買不起肉,就用扁垛來代替,扁垛出籠時軟硬適中,怎么切都能成型,就像牛肉塊一樣,吃到嘴里筋道香甜。又稱燜子,素肉,假海參。小浪底景區(qū)附近農(nóng)家菜館一道不能錯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