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4日,2024“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遇見河南·華服營營員來到洛陽研學(xué)交流,體驗八段錦健身功法等中醫(yī)傳統(tǒng)特色療法。馮廣納 攝
暑假,155名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瑞士、西班牙、愛爾蘭等15個國家的海外華裔青少年跨越山海,踏上祖輩生活過的熱土,在老家河南開啟一場精彩的尋根之旅。
8月1日至8月8日,由中國僑聯(lián)主辦,河南省僑聯(lián)、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等承辦的2024“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河南集結(jié)營舉辦,海外華裔青少年走進(jìn)鄭州、洛陽、焦作、許昌、鶴壁等地,領(lǐng)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和源遠(yuǎn)流長的中原文化。根據(jù)各自的興趣愛好,155名華裔青少年分別選擇“文化”“華服”“漢字”“功夫”4個主題營,從鄭州出發(fā),行走中原大地,探尋文明根脈。
華裔青少年雖在海外出生成長,但根在中國,大部分孩子從小會講中國話、會寫中國字。漢字蘊含著悠長的歷史和民族的精神,融于每個中華兒女的血脈。在位于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海外華裔青少年探索漢字起源,興奮地嘗試識讀甲骨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片甲骨中看到一場3000多年前的車禍,仿佛身臨其境。”來自西班牙烏蘭語言學(xué)校的葉誠心說,她還特別尋找學(xué)習(xí)“中”“國”兩個字的甲骨文,“‘中’字像飄揚的旗子,在甲骨卜辭中有旌旗、中間等意思。‘國’字右側(cè)為‘戈’,意思是用武器保衛(wèi)國土。了解到這些字原本的意思,再看到文字幾千年來的演變過程,我對漢字多了幾分親近,也多了幾分敬畏。”
在十三朝古都洛陽,華裔青少年體驗了一把“漢服熱”。他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學(xué)習(xí)華服知識和禮儀,興致勃勃地?fù)Q上不同朝代的華服,“穿”越千年。來自愛爾蘭的王之寧一直對漢服有著濃厚興趣,在學(xué)校舉行的國際文化日上,她就身著漢服向同學(xué)們展示獨特的東方美,她說:“看到這里有很多年輕人穿著漢服逛街、拍照,我覺得是對文化很好的傳承;厝ズ笪乙惨啻h服,和朋友們一起成立漢服社團,宣傳華服文化。”
從字之源到衣之美,從少林、太極到瓷器、中醫(yī),從國寶文物到實景演出,海外華裔青少年在河南博物院、少林寺、陳家溝、神垕古鎮(zhèn)、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等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學(xué),感受著中華文明的厚重燦爛,更感受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在嵩陽書院,大家獲得了人生入泮禮的初體驗,參與凈手、啟戶迎賓、抬筆啟蒙、整理衣冠、敬獻(xiàn)六禮、感恩老師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這場入泮禮深深觸動了我,滿滿的儀式感讓我感受到中國古代讀書人的風(fēng)范和文化的世代傳承。”來自瑞士的12歲少年孫浩博說。美國芝北中文中心領(lǐng)隊老師呂溫莉感慨:“河南尋根之旅‘穿越’千年時光,定會成為孩子們懷念的永久記憶。”
河南省僑聯(lián)黨組書記、主席楊海強介紹,近年來,河南省僑聯(lián)立足中原文化特色,精心組織“中國尋根之旅”河南夏(春、冬)令營和“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wǎng)上營,累計吸引了42個國家184個海外組團單位的近萬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參加。他說:“海外華裔青少年通過沉浸式體驗中華文化、實地游覽美麗山水、品嘗中華美食,更直觀、更深入地感知中國、體會中國、了解中國,相信他們會將中華文化‘美美與共’的智慧帶到更遠(yuǎn)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