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臺,龍臺,沒有‘龍’怎么能叫龍臺,走,去我們展覽館看一看 。”筆者近日跟隨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槐樹鄉(xiāng)龍臺村黨支部書記郝永喜走進該村的火龍舞展覽館,只見一條條形神各異的“火龍”靜臥于此,讓人震撼。
龍臺村火龍舞展覽館內的“火龍” 沈智軒 攝
據(jù)現(xiàn)場講解員介紹,集舞龍、焰火、鑼鼓、嗩吶、表演等諸多藝術形式于一體的龍臺火龍舞,早在2011年就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觀賞性強,深受周邊地市乃至省外一些地方歡迎,龍臺村火龍舞表演隊多次受邀赴外地演出,并受到好評。
作為火龍舞的發(fā)源地,龍臺村與龍有著不解之緣,村旁有五道丘陵,綿延起伏,像五條翩翩起舞的巨龍,村里的五龍廟由此得名。此外,龍臺村先民自古即有舞龍祈雨的祭祀傳統(tǒng),并逐漸形成了民間舞蹈。
火龍舞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王蒙玲介紹,火龍舞的形成起始于農耕文明,是龍臺村村民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既是村周圍五條龍溝和五龍廟的化身與縮影,也是村民向往美好新生活的真實寫照。
據(jù)了解,除火龍舞非遺展覽館外,龍臺村還通過火龍舞表演進學校、開展舞龍技藝培訓班、火龍制作技藝傳承等多種途徑來打造非遺研學村落,積極融入到槐樹鄉(xiāng)非遺研學的整體建設中,為鄉(xiāng)村文化建設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