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皆是歲月靜好
一纏一繞,皆是閑適安定
回憶如果有味道的話,那就是媽媽身上那香包的味道,淡淡的花香中包含著一絲青澀的微苦,不像香水那樣濃烈、奔放,也不像樟腦那樣刺鼻,更像是一種生活的氣息。在中國幾千年文化底蘊的熏陶下豐富又有內涵,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獨有的韻味……
本期美麗鞏義 講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趙海亮的香包世界
“咱也有愿望,希望香包能做得更好,更多地走出國門,讓世界知道咱們鄭州竹林鎮(zhèn)有手工縫制、純天然香料的美麗香包。”這是趙海亮一直為之奮斗的愿望。
走過一段石板路,掩映在一片竹林內的巷子里,曌亮香坊出現在眼前。
別看這巴掌大的小香包,曾上過中央電視臺,還走出過國門呢。
“紅羅覆斗帳,四角垂香囊”,早在漢代,我國就已經開始使用香包了。到了唐代,洛陽人外繡牡丹圖案,內加牡丹花、籽、葉、根等,提高了香包的藥用價值和文化品位,逐漸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牡丹香包。
牡丹香包流傳于河洛地區(qū),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牡丹香包起源于清初,是百姓普遍喜愛的生活雅品。香料以牡丹花、籽、根為主,配以蒼術、山奈、菖蒲、川芎、辛夷、艾葉等幾十味中藥材,按古方調配制作而成,香味醇正,藥效適中,長期佩戴可增強免疫力,具有較高的實用、觀賞和收藏價值。
清朝初期,鞏義竹林趙氏十二世祖會奇在洛陽藥鋪為徒,勤奮好學,遂得牡丹香包技藝真?zhèn),并被后世延續(xù)傳承。
趙海亮,便是第五代傳承人,他創(chuàng)建了“鞏義市曌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不斷挖掘傳統(tǒng)遺產精髓,致力弘揚地方文化事業(yè)。
他成立的“鞏義市曌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曾五次亮相央視,代表河南非遺產品到澳大利亞進行文化交流,參加中聯部舉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專題宣介會,牡丹香包項目被河南省人社廳授予“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中央電視臺農業(yè)農村頻道對他的《香包繡出美好生活》進行了播出時長45分鐘的專題報道。
受到李長春、侯宗賓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眾多外國友人稱贊。
至此,趙海亮獲得了“全國鄉(xiāng)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榮譽稱號。
然而,這一切成果的起始點僅僅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夢。
趙海亮出生于香包制作世家,2015年,他注冊成立了洛陽瞾亮牡丹香包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理念是在傳統(tǒng)香包的基礎上,設計符合現代人需求的香包。
2017年,趙海亮回到鞏義竹林鎮(zhèn)老家再次創(chuàng)業(yè),受到家鄉(xiāng)長壽山紅葉的啟發(fā),設計了一款紅葉香包,剛推出一個月,就受到大家的熱烈追捧。“我第一次感受到,傳統(tǒng)香包經過再創(chuàng)新,竟然能這么受歡迎”趙海亮說。
而此時,趙海亮的故鄉(xiāng)竹林鎮(zhèn)也飛速發(fā)展著,在故鄉(xiāng)的邀請下,他把公司的經營放到了竹林鎮(zhèn)。于是,在竹林鎮(zhèn)風情古鎮(zhèn)主巷的一側出現了這么一間上下兩層、古色古香的香包店,迎接著四方來客。
跨過香包店的門檻,進入一層的展示廳內,看到林林總總的香包,他們展示著趙海亮的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新,訴說著歲月的靜好。這些香包分門別類的擺放著,有養(yǎng)生、車飾、家飾、福壽、兒童、文創(chuàng)六大系列,香包、香枕、坐墊、墜飾、虎頭枕、虎頭鞋、肚兜、花燈、線香等20余種產品,豐富至極,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求。
趙海亮覺得,產品不僅要創(chuàng)新,銷售理念也要更新,他并不滿足于現狀。
他追逐潮流,不斷學習新興事物,他在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當代人的生活習慣,研制出了“牡丹藥枕”“牡丹喜枕”“兒童中藥肚兜”等系列產品,精制出更具有鞏義地域文化特色的“曌亮香包”。
在網絡飛速發(fā)展的現在,他也開通了網絡平臺,將香包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全國各地。
趙海亮在做好產品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宣傳、展示活動。
從公司成立至今,獲得了鄭州市“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文藝展演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靜態(tài)展示一等獎、“中國創(chuàng)翼”暨“豫創(chuàng)天下”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大賽優(yōu)秀獎和第四屆河南民間藝術展優(yōu)秀獎。
不僅如此,他還代表河南走進了澳大利亞,“曌亮香包”因此香飄澳洲,走出了中國的大門,展示在了國際的舞臺上。
他一次又一次自豪的向國際友人介紹著“曌亮香包”,訴說著他與香包的不解之緣。
趙海亮的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帶動了父老鄉(xiāng)親在家就業(yè),他已同魯莊、新中、竹林3個鎮(zhèn)的7個村簽約助力脫貧工作,帶動貧困家庭31位家庭婦女就業(yè)。
鞏義竹林鎮(zhèn)雖沒有了秋日的漫山紅葉,卻也因悄然而至的冬季將迎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爐火邊圍爐而坐的趙海亮和他的員工們,此時靜待春暖花開、萬物可期的春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