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qū)董家河鎮(zhèn)陳灣村,只見青山環(huán)繞,連綿的茶園郁郁蔥蔥,白墻青瓦的農家小院矗立兩旁,花壇竹籬錯落點綴,路邊還擺著賣野菜和玩具的小攤,一幅村凈、景美、人和的茶鄉(xiāng)畫卷呈現眼前。
“過去沒法說,那路爛得,主干道都坑坑洼洼,一下雨都是爛泥,沒法走。”陳灣村東風組的汪存合今年六十多歲了,見證了陳灣村的發(fā)展和變遷,談到過去依然唏噓不已:“可你現在看看,家家通了水泥路,環(huán)湖旅游公路更是穿村而過,現在天氣好來孔雀島游玩、露營的人也特別多,遇到節(jié)假日經常堵車。我在村里也承包了幾十畝茶園,每年也能賺個幾萬塊錢哩!”
陳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慶輝介紹,2023年陳灣村共完成鋪設柏油路面8.11公里,新修道路6.1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80盞,建設擋土墻1137立方米,回填土方2100立方米,綠化栽花草苗木400平方米、景觀樹1200棵、景觀石12塊、長城垛矮墻940米,菜園修建竹籬笆570米,東風溝渠1100米,探索積分制干濕垃圾分類示范點20戶,茅草亭2座,建造小景點7處,切實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質量,為陳灣村鄉(xiāng)村振興和茶旅融合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陳灣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茶園面積3600畝,村里有17家茶葉作坊,村民60%以茶為生。為了放大茶葉資源優(yōu)勢,做強特色產業(yè),陳灣村采用“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成立了浉河區(qū)董家河鎮(zhèn)陳灣村股份經濟聯合社、信陽市浉河區(qū)智善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河南智善旅游開發(fā)公司等數家合作社和公司,招引6家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讓村民在村里就能上班、在家門口就能賺錢,實現了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村集體經濟增收、百姓致富的多贏局面。
“我們圍繞‘一村一品’建立雙綁機制,村集體合作社與信陽市廣義茶葉有限公司綁定、110戶農戶與村集體合作社綁定,通過簽訂購銷合同、勞務用工、土地入股等方式,帶動110戶農戶就業(yè),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曾慶輝高興地說。
一半是茶山,一半被湖水環(huán)繞,陳灣村不僅有著綠色茶資源,還有著藍色旅游資源南灣湖。陳灣村打造了可品茗、戲水、郊游的休閑度假地——孔雀島露營基地,藍天為幕,帳篷為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家住信陽市的郭女士趁著放假開車帶著孩子和朋友來孔雀島,她告訴筆者:“開車走旅游公路,路況好,不要半個小時就到了。這里景色很美,有湖光、山色、沙灘、草地,拍照、拍視頻都很出片!”
“我是從鄭州來買信陽毛尖的,朋友推薦來的孔雀島,這里不僅茶好,風景漂亮,飯也好吃,我要在這里多玩幾天再走。”游客李云鵬邊和朋友們打牌邊說。
“孔雀島露營基地項目,采取土地資源入股的形式,從建設到運營僅用半年時間,項目建成后,直接解決了我們村30人就業(yè),還帶動周邊村民發(fā)展農家樂、茶飲茶吧、小吃攤等,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每年也為村集體保底增收3萬元。”曾慶輝說。
茶園變公園,茶區(qū)變景區(qū),茶山變金山。“下一步,我們將努力建設陳灣茶驛站項目,把陳灣村的旅游線路由湖區(qū)引上山區(qū),推動建設信陽市大別山蘭花谷產業(yè)園項目,整合信陽及周邊蘭花資源,以展覽、研發(fā)、培育、推廣和研學及書畫、花鳥魚為具體內容,填補信陽該領域空白。”談及未來,曾慶輝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