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院
緊靠衙神廟前的這個院子叫三班院。三班院是三班衙役待命聽差的地方。這三班制的是“皂、壯、快”三班,皂班指的是站堂的衙役;壯班做力差,快班分步快和馬快,負責緝捕抓人,三班衙役只是對他們的一個概稱,除了這三班之外,其他還有看門的門子、傘夫、廚夫等等,他們也屬于這個階層。“衙役”的本意是到衙門里去服役,但是這些人很厲害,想方設法敲詐勒索,所以老百姓有“官不惡衙役惡”的說法。這里現在也是我們的購物中心,主要經營衙門文化書籍、字畫、奇石、根雕等
監(jiān)獄
三班院對面西側的院子,是國內僅存的清代監(jiān)獄。因為于大堂的西南方向,故稱南監(jiān)。在戲劇電影《七品芝麻官》里有這樣一句唱詞“我能叫南監(jiān)草長滿,也不叫百姓受屈冤”。這就充分說明了古代監(jiān)獄都是設在縣衙的西南方向,統(tǒng)稱南監(jiān)。監(jiān)獄的主體由牢房和獄神廟兩部分組成,獄神廟里供奉的是舜時代的皋陶,相傳他善辨是非曲直,賞罰分明,是穿“皋陶造獄,畫地為牢”,被后人尊奉為獄神。舊時監(jiān)獄內均設此廟。每月的初一、事物或獄內發(fā)生重大事情,犯人和獄吏都要到此舉行活動,祈求獄神保佑。請看獄神廟的這幅對聯:上聯“爾違條犯律罪有應得’”下流按“吾發(fā)奸這伏歧途指返”,這幅對聯的意思是說:你違反了法律,囚禁你罪有應得,我揭露邪惡,使其無處躲藏,正是給你歧途指路,使其重新做人。監(jiān)獄院內這眼小井是明代保存下來的,供犯人飲水用的,井口特別小,主要是為了防止犯人投井自殺。牢房分為死牢、普牢和女牢,普牢關押一般案犯,死牢關押命盜案犯,女牢關押女犯,F在我們陳展的是“南陽烙畫”和泥塑刑法展覽。
儀門
這道門叫“儀門”,是縣衙的禮儀之門,取孔子三十二代孫孔穎達《周易正義》中“有儀可象”之句而得名。儀門平常關閉不開,只有新官到任的第一天或迎接高官到來時方可打開,并且規(guī)定“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新官到任的第一天要舉行拜儀門儀式。另外大堂若舉行重大慶典儀式或公開審理重大案件,儀門也要打開,可以讓百姓從中門而入,到大堂前觀看或旁聽。在儀門東西兩側還分設了一道小門,人們稱其為“生門”或“人門”。在過去是供人們日常出入的;西側關閉者的小門人們稱其為“死門”或“鬼門”,平常關閉不開,只有案犯在大堂被宣判后,方可從西門拉出去送進監(jiān)獄,如果是殺頭還必須從西城門拉出去行刑,因此就是處決死犯也叫出西門。這與傳統(tǒng)陰陽學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按照陰陽學說,日出的東方屬于陽,日落的西方屬于陰,人死后是到西方轉世投胎或入地獄。
請看儀門的這幅對聯:上聯“依宛鎮(zhèn)連丹勛商圣故里”,下聯“接秦晉矚荊襄酈邑菊源”。此聯介紹的是內鄉(xiāng)現在大方位的地理位置,東依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和鎮(zhèn)平縣,西邊連著南水北調的源頭丹江以及湖北勛陽,內鄉(xiāng)是商圣范蠡的故鄉(xiāng)。因為范蠡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棄官從商的商人,所以被后世遵奉為商圣。內鄉(xiāng)北接陜西、山西二省,站在北部的高山上可以遙望到湖北的荊州和襄陽,內鄉(xiāng)是酈縣的故址,藥用菊花的發(fā)源地。李時珍《本草綱目》第二卷記載:“藥用菊花南陽酈縣最多,菊潭縣最佳,飲菊潭水可以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