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專家預測,未來10年,中國將跨入世界旅游大國的行列,到2020年,中國每年的旅游總收入將達到3.3萬億元。記者采訪調查發(fā)現(xiàn),與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相比旅游保險卻相對落后很多。
游客為何不愿為保險埋單
“國內的游客對旅游保險為什么不愿意埋單?自身的保險意識淡漠是原因之一,但是,旅游保險市場不規(guī)范、理賠難、品種少及法規(guī)不健全等仍是主要原因。 ”有著多年經驗的省海外旅行社解放大路營業(yè)部劉經理分析說。據(jù)了解,由于我國旅游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低,所以旅游與保險企業(yè)結合不緊密。據(jù)統(tǒng)計,目前國內人均旅游消費2000多元錢,但人均保險費卻只有6元錢。
夏天,正是旅游的旺季,許多人選擇的旅游方式都是隨團出游。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多數(shù)人希望獲得旅行社所提供的“一站式服務”,而從未想過單獨投保意外險的問題。7月15日,我市黑水路個體服裝店的楊女士,趁著女兒暑假,暫時放下生意,母女倆去了云南。在尋找旅行社的時候,楊女士考慮的是旅游路線、旅游時間、旅游費用等,而保險不在她的考慮范圍之內。“旅游又不是危險作業(yè),這么大的旅游團,什么事故也不能那么巧正好落在咱頭上。再說交給旅行社的費用里面,也有"保險"這一項。”楊女士表示對旅游保險并沒有過多重視。
某旅行社經理劉先生分析,購買旅游意外傷害保險的旅游者數(shù)量之所以很少,主要在于旅游者自我保護意識淡薄。一方面,旅游者存有僥幸心理,認為外出旅游不過短短幾天,不會有什么風險。另外,根據(jù)2001年起實施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guī)定》,旅行社必須投保旅行社責任險,同時,旅行社代理保險公司出售相關的旅游保險,由旅游者自愿選擇。由此,不少旅游者認為旅行社已經投保旅行社責任險,不必再投保意外險。
“旅行社責任險”在保護誰
7月25日,記者以游客身份咨詢多家旅行社“這個報價中是否含有保險?”但是記者得到的答復卻多是異常模糊的回答。一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旅行社所謂保險是"旅行社責任險",與真正意義上的"旅游保險"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事實上,旅行社責任險是旅游局要求旅行社必須為游客上的險種,屬于強制險,它是指旅行社在從事旅游業(yè)務經營活動中,因旅行社的疏忽或過失,造成旅游者損失而應由旅行社承擔的責任,轉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行為。其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均為旅行社。當旅游者因個人原因、自行活動、人身意外等出險,并且意外的發(fā)生與旅行社無關時,“旅行社責任險”并不能為旅游者提供任何保障。而旅游意外險是旅行社代游客辦理的投保手續(xù),投保人是游客,一旦出險,保障的是游客的利益。
旅行社責任險的主旨,是為了把游客的責任與旅行社的責任明確區(qū)分開來。但旅行社責任險的具體內容,無論是旅行社員工還是游客,都有相當一部分人懵懵懂懂。旅行社責任險對旅行社的各項旅游安排,并不是都在保險范圍之內,如保險公司明文規(guī)定,旅行社組織的賽車、賽馬、攀巖、漂流、潛水、高山滑雪、滑板、跳傘、熱氣球、蹦極、沖浪等高風險活動所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不予賠償。可是,幾乎所有旅行社都會在一些景點向游客推薦跳傘、沖浪、蹦極、漂流等一些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游樂活動。許多旅行社近年來大力推廣的自助旅游,在保險公司的旅行社責任險條款中,也有“既不提供全陪或領隊,也不提供"地陪"的散客旅游活動”的特別標注,不在理賠范疇之內。
即使是符合旅行社責任險規(guī)定條款,保險公司的理賠條件也是十分明確和復雜,首先必須是“因被保險人的疏忽或過失,造成被保險人接待的境內外旅游者遭受的經濟損失”,細則規(guī)定有許多內容是不在賠償范圍之內、保險公司不予賠償?shù),如:金銀、首飾、珠寶、文物、手表、手提電腦、攝像機、照相機、軟件、數(shù)據(jù)、現(xiàn)金、信用卡、票據(jù)、單證、有價證券、文件、賬冊、技術資料及其他不易鑒定價值財產的丟失和損壞。
記者在幾家旅行社隨機調查中發(fā)現(xiàn),近80%的旅游者像楊女士一樣,混淆了旅行社責任險和旅游意外險這兩個險種,誤以為旅行社責任險已經附帶了旅游者發(fā)生意外時所有的保險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