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局旅游促進與國際聯(lián)絡司司長祝善忠19日在上海透露,國家旅游局已向有關部門提出“國民休閑計劃”,以促使更多市民參與到國內(nèi)旅游活動中,促進國內(nèi)旅游市場獲得更大提升。(中廣網(wǎng)北京11月20日消息)
金融海嘯襲來,各種擴大內(nèi)需的措施陸續(xù)出臺,說白了,也就是把眼睛盯上了百姓的腰包。降低銀行利率、降低購房首付,目的就是想讓老百姓花錢,這個“國民休閑計劃”也是如此。
搞活旅游,與民與國都是好事。但問題是對于旅游者來說,要想去飽覽祖國大好河山,領略異域風土人情,起碼得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得有錢,一個是得有時間。
先說錢的事。股市被套,讓一些人欲哭無淚;買房還貸,讓一些人淪為房奴;而金融危機肆虐,減薪、失業(yè)屢見不鮮,更是鬧得人心惶惶。不要說老百姓沒錢,就算是有錢,誰還不把這點血汗錢捂在手里以備不時之需,還敢拿去游山玩水?
再說時間。旅游市場這幾年如此火爆,和五一、十一這幾個黃金周有極大的關系,但專家一個建議,政府一紙文件,五一黃金周取消了,如今連十一能否保住都有點懸。雖然增加了清明、中秋幾個假期,但短短的三天時間除了窩在家里,又能到哪玩去?黃金周減少,而帶薪休假又遠未普及,沒時間怎么出去轉?
所以說,“國民休閑計劃”要想實現(xiàn),前提是要提高百姓收入,真正貫徹帶薪休假政策。
“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但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曾記得一首歌里如是唱,現(xiàn)在我也想去休閑,可問題是我是既沒時間,也沒錢,這可咋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