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和“水下碑林”之稱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涪陵白鶴梁,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以“全世界最獨特的水下博物館”的全新英姿,再次為世人所矚目。
位于涪陵城北長江江心的白鶴梁,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25米的天然石梁。石梁上共存有文字題刻165段,3萬余字,石魚18尾,題刻記載了唐廣德元年至本世紀(jì)初1200多年來72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水位資料。白鶴梁上還有黃庭堅、朱熹、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的詩文題刻。
三峽蓄水后,在長江上冬顯夏隱了1200多年的白鶴梁題刻雖永沉江底,但為其量身定做的水下博物館建成后,參觀三峽的游客無論冬夏都可覽盡這一“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風(fēng)采。
下至陳列館一層,通過一道安檢門,就準(zhǔn)備進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主體部分了。乘坐長達90米的扶梯緩緩下行,5分鐘后就下到位于水下39米深處,經(jīng)過150米長的交通走廊,跨過一道鋼制艙門,就進入60余米長的環(huán)形參觀走廊。參觀廊上共設(shè)23個直徑約80厘米的水下艙窗,人們可透過窗口直接觀賞水下的題刻原貌。此外,水中還安裝了28個可旋轉(zhuǎn)攝像機,供參觀者通過屏幕欣賞。
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深水中原址保護文物的水下博物館。白鶴梁的保護方案采用“無壓力容器”方案,符合國際文物保護《威尼斯憲章》提出的“保護文物原狀不變”的原則。這種保護方式不僅是為了保存題刻的物質(zhì)形態(tài),更重要的是遵循了不改變題刻環(huán)境依賴關(guān)系的原則。這種保護方式目前在世界上還沒有先例,目前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已列入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yù)備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