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 樊樓追珠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09-8-10 來源: 點擊次數:
北宋年間,東京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各國客商云集,國際貿易興隆。京師最負 盛名的大酒家“樊樓”,便成了主客雙方洽談生意、尋歡作樂的最佳場所。
這天,樊樓雅座來了個碧眼虬須、深目高鼻的中年胡商。他一身奇裝異服,卻戴了頂宋朝豪門權貴流行的精致高帽,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此次從波斯萬里迢迢販運一船香料來到東京,換取了中原的奇珍異寶,明天就要打道回國,今天特地來到樊樓消遣享樂。他獨坐一桌, 美味佳釀,又召來兩個妙齡歌妓唱曲侑酒,開懷暢飲,其樂無窮。 正當此公擁香偎玉、飄飄欲仙之際,不料樂極生悲,忽然臉色蒼白,大叫一聲,渾身癱軟,連人帶椅仰面朝天栽倒在地。兩個歌妓驚慌失措,大哭小叫,驚動了整座酒樓,堂倌和掌 柜紛紛趕來。 堂倌摸了摸胡商的鼻息,只覺出氣不覺吸氣,忙向掌柜悄聲耳語:“還是快把胡商送回館驛,死在咱們這里就麻煩了……” 掌柜樊伯英略加思索,道:“客人病在咱們店,咱們決不能推出不管!”他當即指揮伙計把病人抬至靜室,去請東京名醫(yī)“神醫(yī)劉”來診治。
神醫(yī)劉召之即來,對病人診斷之后,長嘆一聲:“人已經不行了,準備料理后事吧。” 他見病人清醒過來,緩緩睜開了眼睛,忙招呼樊掌柜:“這是回光返照,有什么話快問。” 樊掌柜趕緊俯向病人:“客官,你有什么要交待的嗎?” 胡商吃力地用手指了指腰間的錦袋。樊掌柜忙摘下錦袋觀看,上面繡了一行曲里拐彎的 異國文字,他見多識廣,知道許多外商都愛在隨身攜帶的衣物上繡上自己的國籍、住址,以防不測,便道:“請放心,小店一定按錦袋上的地址通知您的家人……” 胡商吃力地點點頭,又用目光尋找著什么,堂倌忙拿來他攜帶的小包袱,里面是一只木 匣,打開蓋子,滿盒全是翡翠珍寶,光彩奪目,還有一個帳本。樊掌握懇切地道:“這些財物小店妥為保管,待你家人前來一定完璧歸趙。” 胡商眨了眨眼睛,又勉強指了指頭上的帽子,這下子樊掌柜估不透啥意思了,忙和大伙猜測。堂倌說:“他是不是想摘下這頂咱們宋朝達官貴人戴的帽子,換上波斯帽子入土才心安 啊!”神醫(yī)劉連連搖頭,道:“此公常來東京,說不定早喜歡上我們這里的風土民情,一定是不讓換掉他戴的宋朝帽子安葬。” 樊掌柜覺得后者有理,忙向病人大聲說:“一定按照你喜歡的這身打扮,遵照貴國風俗 料理你的后事……”話未說完,胡商雙目無光,已經魂游天國了。
人命關天,樊掌柜派人呈報開封府。開封知府親臨現場,讓仵作驗尸,確系暴病而亡,便責成樊樓處理后事。 一年后,胡商的妻子在波斯國王派的特使陪同下來到東京,直奔樊樓。樊掌柜向胡商家 屬敘述了經過,當場清點遺物,對照帳目,分毫不差。 一直冷眼旁觀的波斯特使突然問道:“請問店家,還有什么遺忘的重要物品沒有?”樊 掌柜一愣:“客官的一絲一線全在這里!” 胡商妻子號啕大哭:“我們的傳家寶不見了……” 波斯特使勃然變然:“不出我們所料,你們昧下了我們的國寶,我們一定要追回來。” 原來胡商的祖輩是位航海家,在唐朝時就駕船探險來到中國,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波斯國王 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就將一顆鵝卵石般大的珍珠賞賜給他家。據說此珠有避妖驅邪、延年益壽 的特異功能。傳到胡商手中,他深信此珠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給他帶來好運,所以他外出 經商總要隨身攜帶以求神靈庇護。 樊掌柜臉色蒼白,喃喃道:“如果客官真的在本店遺失什么物品,我一定按價賠償。” 波斯特使拍案而起:“此珠乃無價之寶,你們賠得起嗎?你這整座酒樓也不值它的零頭 !莫;^,快把寶珠交出來!” 樊掌柜哀求道:“小店根本沒見過什么寶珠,你叫我怎么拿得出呢?” 波斯特使氣沖沖地離去,要求朝見大宋皇帝。眼看事情鬧大了,變成兩國糾紛,宋英宗立即嚴旨開封府限期破案。
開封知府對樊樓店風非常了解,也很信任樊掌柜的為人。平日,樊掌柜經常打點東京的丐幫和賊頭,一擲千金,毫不吝嗇。所以,叫化子和三只手從不上樊樓擾亂,顧客在店內遺忘什么東西,在至金銀包裹,小至頭巾手帕,店家總要千方百計尋找失主,登門送還,或者妥善保管,等待認領,有口皆碑,傳為美談,F在出了這件大案,莫非樊掌柜見寶眼開,一念之差 ,將寶物藏匿起來?他不敢怠慢,下令查封樊樓,立即將樊掌柜、神醫(yī)劉、堂棺、歌妓等當時 在場的一干人犯緝拿歸案,一連過了幾堂,甚至動了大刑,也沒有查出個蛛絲馬跡來。 這天深夜,黑暗的牢房里呻吟不絕。堂倌埋怨道:“老掌柜,你當初不聽我話,一腳把那家伙踢出酒樓,就不會惹來這場麻煩。”神醫(yī)劉更是牢騷滿腹:“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 好意治病救人,倒吃了冤枉官司!”兩個歌妓也哭哭啼啼:“咱們跳到黃河里也洗不清了!” 樊掌柜沉吟道:“現在埋怨也沒有用,我琢磨著堂堂波斯大國派使陪家屬前來追寶,決不是有意敲詐,一定事出有因。胡商從發(fā)病到安葬,諸位都在場,請好好想想有什么可疑之處 ?” 沉默良久,堂倌一拍大腿:“我覺得那胡商一身波斯打扮,卻戴了頂宋朝帽子,有點怪 ……” 兩個歌妓也爭著說,她倆為死者裝殮時,全身衣物都檢查過來,就是沒動那頂帽子。會不會船彎在這兒? 樊掌柜豁然開朗:“怪不得他臨咽氣時還指指帽子,一定是別有用意……”他掙扎著站 起來,拚命搖動鐵鎖大聲疾呼:“看守兄弟,我要馬上求見知府大人!”
第二天,開封知府親自出馬,邀請波斯特使、胡商妻子及一干人犯來到胡商墳地開棺。打開楠木棺蓋,由于尸身涂滿了防腐香料,死者面目栩栩如生。仵作從他頭上取下那頂帽子送到公案上,知府仔細觀看發(fā)現此帽是特制的,與眾不同,正中鑲了一面銅鏡,閃閃發(fā)光 ,鏡后有一方硬殼夾層。他試探著旋轉銅鏡,原來是個蓋子。揭開鏡蓋,一顆碩大無比的珍珠 放射出奇光異彩,使眾人眼花繚亂,驚嘆不已。 水落石出,皆大歡喜。胡商妻子失寶重得,熱淚盈眶。特別使她感動的是,丈夫完全是按本族風俗安葬的,比自己親人安排得還周到,便改變了遷靈回國的打算,讓丈夫長眠在這禮 儀之邦。開封知府將事情經過如實稟報朝廷,宋英宗龍顏大喜,御駕親臨主持樊樓重新開張,表彰店主仁義之風為國爭光。波斯特使專門請能工巧匠用兩國文字制作一方巨匾,上書“誠招天下客”,懸掛正樓檐端,并且歡宴朝野知名人士和在京各國客商,為樊樓正名。各國客商回國 后對此事津津樂道,樊樓的美名從此傳遍天下。 北宋滅亡時,樊樓毀于兵火。八百多年后,開封人民在宋都御街北端重建樊樓。按照當年式樣,五座仿宋建筑狀如五只鳳凰棲息在一起,氣勢磅礴,金碧輝煌。這里集食、宿、娛樂 、購物于一體,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比當年的繁華有過之而無不及哩!
(作者: 責任編輯:王艷)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